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3年,美国授予了第一个学生人事工作硕士学位,开启了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培养的先河。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正式分离,促进了美国高校专职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初步发展,培养内容更丰富,培养形式更多样。这些都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者进行岗位培训。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源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其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入发展。综观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发展历程,可将其培养模式分为外部培养模式和内部培养模式。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实行的是典型的内部培养模式,德国、法国等国实行的是典型的外部培养模式。

1.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采用的是典型的内部培养模式。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由高校自身承担,对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职业能力培养也主要由高校组织。

(1)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起源于现实需要,发展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伴随着学生事务管理范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现在正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入发展。

第一,兼职学生事务管理者培养时期。从1636年哈佛学院创立到19世纪前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范式是“替代父母制”[10]。“替代父母制”的特点是学校代替父母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和管理。这一时期,没有专职的学生事务管理者,教师既是牧师,也是学生生活上的指导者,对学生进行道德监督和行为控制[11]。为了将教师训练成能对学生进行严格管教的德育导师,学校开始对兼职从事学生管理的教师开展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培训。培训主体主要是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较少。培训内容包括道德监督、学习指导、宿舍管理、纪律管理、精神指导、医疗服务等。培养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工作实践和零散培训进行。

第二,专职学生事务管理者培养时期。19世纪中期到二战,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入学生人事工作阶段[12]。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和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增加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应对现实变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不再由教师兼任,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由此出现。与此同时,受德国“研究性大学”办学思想的影响,美国高校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科学研究,无暇顾及学生事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型大学办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学生事务开始从学术事务中分离,这就需要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13]。19世纪末,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培训机构相继成立,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开展职业能力培养。聘请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1908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专门的青年成长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不仅肩负着辅导学生成长的职责,也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开展学业辅导能力、职业咨询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经济帮助能力、毕业安置能力、社会活动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1913年,美国授予了第一个学生人事工作硕士学位,开启了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培养的先河。1937年,美国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学生人事工作宣言》,标志着学生事务正式从学术事务中分离出来[14]。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正式分离,促进了美国高校专职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初步发展,培养内容更丰富,培养形式更多样。

第三,专业化发展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中期,美国出现了学生咨询服务运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入学生服务阶段[15]。在学生服务阶段,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也是基于此。1948年,美国已有50多所高校开展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训,其中有37所设有硕士和博士培养课程[16]。1964年,“高等教育学生人事工作者硕士培养指导大纲”颁布,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培养逐步进入有目的、有组织的发展阶段[17]。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学校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者学习指导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食宿服务能力、社团活动辅导能力、课外活动指导能力、危机处置能力、经济资助能力和健康服务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形式有学位进修、业务培训、课程教育等。

第四,多样化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入学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受学潮影响,美国学术领域首次将大学生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学生发展理论形成。学生发展理论强调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应是“学生发展的教育者”[18],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致力于专业学习。学生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和学说支撑,推动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学校积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如个人学习、项目培训、参加专业团队、业务学习、参加专业协会等[19]。在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同时,美国还重视对培养的规范化管理。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不仅制定了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培训的标准和文件,还开设了专业课程。70年代开始,设置了学生事务管理博士点,培养学生事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80年代,颁布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水平培养指导大纲和专业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事务管理者硕士培养课程。这些都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第五,职业化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阶段[20]。1994年,美国学者提出了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强调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是学生事务的主要内容。至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都受此理论的影响[21]。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主要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学生学习。为了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培养成能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人员,美国积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能力培养。正式的培养形式有:学位教育、技能培训、课程教育、学习交流、专业建设、专业协会等。非正式的培养形式有研讨会、工作坊、午餐会等。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者进行岗位培训。上岗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上岗后还要参加定期培训[22]。培养内容紧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职业定位和工作职责,包括学业辅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宿舍管理能力和社会化辅导能力等。进入21世纪,为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加快了职业化建设进程,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2)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特点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专业化。美国有包括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在内的专业培养途径,以及较为系统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培养课程。此外,成立专业协会、出版专业期刊、制定专业标准、提供专业培训、举办学术交流、发展专业合作等举措推动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发展。第二,职业化。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准入门槛较高,一般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具备学业指导、事务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科学研究、理论学习等职业能力,并且要通过美国学生人事协会的职业测试和职业培训,这就从源头上确保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质量。美国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职业化要求也比较高,在培养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第三,规范化。美国重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CAS就颁布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水平培养指导大纲和专业标准》。该标准分别在2003年、2006年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修订,促进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化发展。此外,设立学生人事研究所、制定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技能标准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培养的规范化发展。第四,多样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多样化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培养主体多元化,既包括高校也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培养内容多面化,涵盖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事务管理等;培养形式多样化,包括学位教育、职前和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研修、访问交流、专业协会、科学研究等;培养类型和层次多级化。美国高校以工作职责为划分标准,将学生事务管理者分为学习辅导员、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不同类型;以工作职级为划分标准,将学生事务管理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层次;以职业发展阶段为划分标准,将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专业准备和继续发展。面对不同类型、层次、职业发展阶段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内容、方式不尽相同。

2.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得较早,个人导师制是其显著特征。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

在英国高等教育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伴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学生事务管理范式从传统支持服务向现代专业化的发展,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经历了深刻变革。(www.xing528.com)

第一,个人导师培养时期。12世纪初,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创立之后,教师被赋予替代父母的角色,学生事务管理是他们的一项基本职责。这就是早期的个人导师制。早期的个人导师主要为学生提供道德教育、纪律监督和事务管理等宗教意味较强的支持服务。这种传统的支持服务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促使个人导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英国高校开始对个人导师进行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培养。培养内容涉及道德教育、纪律监督、宿舍服务与管理、饮食服务、经济资助等方面。培养形式主要是职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第二,专业化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传统支持服务模式面临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英国确立了“以服务促发展”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受此理念的影响,长期受财政困扰的理工学院率先设立学生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医疗服务、住宿服务、咨询服务和职业辅导服务等专业服务。这标志着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随后,大批学生服务部门成立。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学生服务部门重视对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对员工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职业辅导能力、健康关怀能力、经济资助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个人导师的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培养也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高校学生事务专职人员产生,这不仅使英国高校有了一支稳定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也推动着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发展。

第三,多样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英国高校师生比例攀升,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数量严重不足。为此,英国高校选拔了大批职业能力强的人加入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从源头上保证了培养质量。1990年,牛津大学创立朋辈辅导,协助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校定期对朋辈辅导人员进行多样化培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1993年,英国颁布了《高等教育宪章》,学生被赋予顾客的角色,有权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英国重视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的多样化培养。培养内容丰富,涉及学业指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经济资助、住宿服务等方面。培养形式多样,包括学位进修、业务培训、课程教育、学术交流等。

第四,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时期。21世纪,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已实现从传统辅导模式向现代专业化模式的转变。这一时期,英国高校和校外服务机构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例如,英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员工培训发展中心,为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培训内容就是“对学生的支持”能力的培训。“对学生的支持”能力的培训就是对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的培训[23]。这一时期,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涵盖面更广,凡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个人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都被纳入培养范围,如学业指导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健康关怀能力、校园活动管理能力、经济资助能力、生活服务能力等。其中,英国高校极为重视对学生事务管理者就业指导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事务管理者灌输就业市场观念,发放就业辅导材料,举办专门针对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就业辅导培训[24]。与此同时,还积极采用以下形式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利用专业协会开展职业能力资格考试,严把入口关;组织职前和在职培训,分层次提升职业能力;举办学术交流,营造业内共享学术理论成果的良好氛围;创办学术刊物,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鼓励个人导师之间开展传、帮、带,促进互学互鉴。

(2)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特点

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个人导师制。个人导师制是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英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实行个人导师制。英国高校重视对个人导师的职业能力培训,例如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开展导师工作方面的培训,使其初步了解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对在岗的个人导师开展岗位培训,系统提升其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第二,专兼结合。英国高校的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是合二为一的。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兼任学生个人导师。在英国,除了个人导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外,还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全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校不仅对兼职的个人导师开展事务管理能力培养,还对专职的学生服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开展事务管理能力培养,二者的要求、内容、方式不尽相同。第三,分类培养。英国高校不仅重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职业能力,还注重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事务管理者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第四,注重培养的专业化、职业化。英国高校通过规划职业生涯、设立从业标准、成立专业协会、开展职业培训等锻造学生事务管理者成为行家里手。尤其是在职业培训方面,重视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专业而翔实,培训方式丰富而实用。

3.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采取的是典型的外部培养模式,主要由校外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体现出高度社会化的特征。

(1)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

从19世纪开始,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就走上了一条有别于英美的发展道路。

第一,初步探索时期。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1810年创建的洪堡大学是19世纪德国最有代表性的大学。洪堡大学主张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以追求知识和学术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受洪堡大学办学思想的影响,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走上了一条有别于英美的发展道路。高校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维持在最低限度,绝大部分交由校外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25]。相应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教师也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不重视学生事务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离,催生了以学生事务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职人员。为了促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德国开始对学生事务专业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开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时期的培养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培养内容侧重于精神健康服务和心理辅导,培养形式主要是培训和学术研究

第二,专业化发展时期。一战后,德国的高校仍坚持“教学研究合一”的办学思想,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交由日益兴起的大学生服务机构负责。1919年,大学生互助协会成立,主要负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1921年,大学生互助协会更名为“大学生服务中心”。为了促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服务中心日益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内容涉及学业指导、心理辅导、饮食起居、社会保障等方面。培养过程中,既重视选聘职业能力强的人加入大学生服务中心,从源头上保证工作人员的质量,又注重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提升职业能力。20世纪6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专注于知识传授和理论研究的德国高校已经难以应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为了解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学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服务体系,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大学生服务中心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能力准入要求,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进入大学生服务中心。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范围也不断延展,包括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就业指导能力、食宿管理能力、勤工助学和资助服务能力、文化活动指导能力、法律咨询能力等。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也不断拓展,包括学位进修、在职培训、学术交流、专业协会、理论研究等。

第三,快速发展时期。现在,大学生服务中心已发展成德国一个现代化的服务机构。该机构在全国有62个服务中心,116万工作人员,为全国大学生提供服务[26]。虽然大学生服务中心是独立于高校而运作的,但德国极为重视大学生服务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大学生服务中心纳入事业单位,按企业模式运行,国家从宏观上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组织。国家对大学生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为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能力培养,培养效果也比较显著,为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的发展特点

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在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企业化。德国负责学生事务管理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按企业模式运作。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能力培养也是按照企业化方式进行的,根据聘任上岗的总经理和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第二,专业性。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学科背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例如,对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人员一般要求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背景,并且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培训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专业理论传授又重视专业实践操作[27]。第三,综合性。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既要为学生的饮食起居提供服务,还要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心理健康、职业选择、文化活动、社会保障等提供服务。因而,德国不仅重视对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对其学业指导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就业指导能力、文化活动指导能力、社会保障服务能力等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