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将单元面积上的灌浆孔群分作2~3个次序,按逐步加密的原则进行施工。可以对同次序的几个孔同时灌浆,也可以一个一个地单孔进行。为使基土逐步获得强度或逐步抬升建筑物,下一次序孔的灌浆,最好等前次孔灌浆充分凝固和排水固结后再进行。
总孔深不大于2.5m的孔,一般都可全孔一次灌浆。较深的孔应分段灌浆,每段2m左右。采用自上而下灌浆较为有利,因上段灌浆产生了一定强度,下段可用较高的压力。各灌段之间可以是互相衔接的,也可以是间断的,以形成如图16-4所示那样互不连接的球状体。此种,需自打入的管底出浆。
图16-4 灌浆段互不衔接时形成球状体
(a)通过基础板;(b)从周边钻斜孔
在采用下行法连续灌浆时,可采用“循环钻灌法”施工。首先镶铸孔口段,用孔口封闭法作第一段钻孔和灌浆,之后即可逐段地向下连续进行,直到全部深度。
在较干燥的,特别是含砂较多的土层中,灌浆前先向孔内压注一些掺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水,以资滑润,可减小土的抗剪强度,有助于提高灌浆效果。对于粘性土,先灌注一些熟石灰水,有利于粘土的固结。
每段灌浆,也要不间断地连续进行。以制止地基沉陷和调平建筑物为目的的灌浆,要一直持续到灌够预定的浆量、压力或限定的抬升量为止。以加固坝基、防止土料液化为目的的灌浆,要一直持续到地面有了轻微抬动或灌够了规定的浆量为止。为此,要预先计算好可能灌入的浆液总量,并把它合理地分配给各次序孔中。以图16-5分Ⅰ、Ⅱ、Ⅲ三序灌浆为例,通常对Ⅰ、Ⅱ序孔规定的浆量较大,各分担1/3,而Ⅲ序孔不超过总量的1/3。(www.xing528.com)
能引起地表抬动的压力事先无法确定。因为每一种土、每一场合所需要的压力都可能相差很大。重要的是,不能使压力上升得太快,实际上就是控制住灌注速率不能太快。多数情况下开始时可采用20L/min左右,往后要进一步降低,在透水性大的土层中可为10L/min左右,在粘性土中可为3L/min以下。每个工程似乎都有最佳速率,它取决于基土特性,通过一段时间的施工后才能摸到。实际上是一种能维持连续注浆、而又不过快地抬升地上建筑物的注浆率。
一旦地面开始隆起,压密效应也就终止了,单纯以加固为目的的灌浆就应当停止。为此,应预先安装并连续观测能显示挤密和地面隆起的设施。可被应用的有拉伸仪、水准仪、千分表等。
调平建筑物的灌浆,应从沉降量最大的区域开始。一旦出现地面隆起量达一定数值后即应停止。如果需要的抬高量很大,应分期进行,直到达到调平的目的为止。
图16-5 加固坝基分Ⅰ、Ⅱ、Ⅲ三序灌浆平面布置
○—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