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地填塞论:稳定型稠浆液在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中的应用

就地填塞论:稳定型稠浆液在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妨把隆巴迪等人所提倡和主张的用“稳定型”稠浆液灌浆所依据的理论,称作“就地填塞”论。这就把灌进去的水泥浆液看成是已固定死、在灌浆过程中和以后都不再发生变化了,把它送到哪里,它就在那里以原配合比就地硬结和填塞。其流动特性,不仅有服从于牛顿定律的浆液粘度可阻碍其流动,还有浆液内部的粘聚力可阻碍其流动。此时,浆液的粘度阻力μ变为O,仅有粘聚力C存在。

就地填塞论:稳定型稠浆液在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中的应用

我们不妨把隆巴迪(G·Lombadi)等人所提倡和主张的用“稳定型”稠浆液灌浆所依据的理论,称作“就地填塞”论。因为,他们认为,用稀浆液灌浆,由于包含着较多的多余水分,凝结时必定遗留下被其所占据的一部分空隙,而不能将空隙充填饱满密实;只有采用不泌水(析水率不大于5%)的,几乎不包含多余水分的高稳定性稠浆液才行。这就把灌进去的水泥浆液看成是已固定死、在灌浆过程中和以后都不再发生变化了,把它送到哪里,它就在那里以原配合比就地硬结和填塞。

按照他们的定义,凡属水灰比小于1.3的水泥浆,都属于宾汉体浆液。其流动特性,不仅有服从于牛顿定律的浆液粘度可阻碍其流动,还有浆液内部的粘聚力可阻碍其流动。亦即:宾汉体浆液的流变学定律,是由浆液的粘滞性η及粘聚力C两个物理量来确定的。测得这两个物理量,再加上所用浆液的比重γ,就可以计算出采用的灌浆压力为P时,浆液在已知缝宽内的扩散距离。达此距离后,浆液就再也走不动了,停止流动。此时,浆液的粘度阻力μ变为O,仅有粘聚力C存在。(详见第十一章,第六节)。

这里仅提出两点,为这一理论所不好解释:

(1)采用属牛顿体的稀浆灌浆时,若不会发生沉积、排水,它就会在有压力作用下继续流动下去,永无休止。那么,为什么采用很稀的浆液,僻如水灰比为10、20的浆液,有时对很宽的岩缝也能灌死,最后达到使用很高压力再也灌不进浆去了呢?(www.xing528.com)

(2)即使采用他们所提水灰比0.7的高稳性最稠浆液,按水泥水化用水量最高达水泥重量的35%计算(实际需要量为25%),也有多达1倍的水量为多余的。若以原配比硬结,所得结石中不是也有很多空隙吗?

以往大量采用稀浆灌浆的实践表明,决不像他们所认定和描述的那样,必然存留有很多空隙,而使帷幕不能耐久。不然,过去所有用过稀浆的工程不是要有多次重复灌浆了吗!而事实远非如此(见第六章第二、三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