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散粒状地层排水降压措施-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散粒状地层排水降压措施-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在散粒状地基上的土石坝,为保持稳定,既要防止发生较大的集中渗漏引起对坝基和坝体的冲刷、破坏,也要注意防止坝下孔隙水压力太高和坝后水的出逸梯度太大而招致坝体强度降低和管涌与液化破坏。[33]在坝基中发现有可能液化的材料时应予挖除,或进行加密处理,以增强其抗液化能力。应尽量降低地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和疏干土体中的水分,以减少液化的可能性。排水降压,可区别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散粒状地层排水降压措施-坝基防渗与灌浆技术

建筑在散粒状地基上的土石坝,为保持稳定,既要防止发生较大的集中渗漏引起对坝基和坝体的冲刷、破坏,也要注意防止坝下孔隙水压力太高和坝后水的出逸梯度太大而招致坝体强度降低和管涌与液化破坏。这两种破坏都与水的渗漏有关。如能将这两种破坏同时加以消除,就可从根本上保证堤坝不被渗流所破坏。

堵漏只能消除冲刷破坏,但不能肯定能消除管涌和液化破坏。后一种破坏的可能性主要由坝的地质条件所决定。当坝后被一层透水性很小的地层所覆盖,使透过来的水不能通畅地排出,即使渗漏量很小,它也会越积越多,以致在坝基和坝体内形成有时与库水位相平的水压力。当存在此种情况或者没采取和所采用的堵漏措施不足以消除这种危害时,就应当采取排水降压措施。

这里所说的管涌,是指人们通常理解和看到的那种在堤坝后某些出水点处表现为砂粒翻滚——砂沸和土层鼓包等现象,而非土力学上定义的那种土的细颗粒从大颗粒孔隙中被渗流带走。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出水点处孔隙水压力太高、出逸梯度太大造成的。降低了孔隙水压力和出逸梯度,也就消除了管涌破坏。(www.xing528.com)

所谓液化,是指已被水饱和的无粘性土瞬时间突然加荷或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大的位移或变形,是一种严重的失稳现象。因液化而失事的大坝,远期的有1925年失事的肖费尔特(Snefliold)大坝,在地震中失事;较近的有圣·费尔南多(San Fernado)上坝和下坝,于1971年也是在一次地震中失事。地震无法避免,但在建坝时可以设法防范发生液化的可能。大多数粘土都不认为是可液化的,因为地震波的传播应力不会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使产生相当大的孔隙压力;粗颗粒土也不认为是可以液化的,因其高透水性可使高压力很快消失。最有可能液化的是均质的细砂;含有40%直径小于0.074mm的土也有可能液化;饱和度低于99%的土不容易液化。观测表明;相对密度高于75%或其贯入指数(NI)高于25的土,在里氏7.5级以下的地震中不会液化。[33]在坝基中发现有可能液化的材料时应予挖除,或进行加密处理,以增强其抗液化能力。应尽量降低地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和疏干土体中的水分,以减少液化的可能性。

排水降压,可区别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