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基混凝土坝渗流破坏及防护重点解析

岩基混凝土坝渗流破坏及防护重点解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尔帕塞坝坝基为透水性弱的片麻岩,由于未设排水系统而酿成了惨剧”[7]。该次事故造成2600人死亡,在场60名技术人员无一幸存,下游兰加隆镇全部摧毁。随即采取了紧急放空水库的措施,才避免了严重事故的发生。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说明,对于建筑在岩石地基上的混凝土大坝,必须将防止出现过高的孔隙水压力,作为防止产生渗流破坏的重点。

岩基混凝土坝渗流破坏及防护重点解析

表1-3和表1-4列出了国外和国内部分渗流量较大的大坝。它们大都是建在岩溶发育的可溶性岩基上,空旷的溶洞和裂隙由于未得到堵塞而导致了大量漏水。然而,尽管它们的渗流量很大,降低了水库的经济效益,却未酿成大坝的毁坏。至今还很少见到过哪一个大坝是因渗流量太大招致失事的实例。这说明,基岩中的渗流量大,并不一定能对混凝土坝的稳定造成致命性危害。

表1-3 国外部分严重漏水的坝

表1-4 我国贵州省部分严重漏水的坝

与此相反,我们也能找到坝基渗漏量很小,却发生失事或事故的大坝。仅举几个发生在近期而又著名的事例,它们是法国的马尔帕塞(Malpasset)拱坝,意大利的瓦依昂(Vajont)拱坝,我国的梅山连拱坝。(www.xing528.com)

(1)马尔帕塞薄拱坝。高66.5m,1954年建成,1959年12月2日失事,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失事的一座拱坝。失事时库水位100.12m,距坝顶仅差2.43m。坝基岩石片麻岩,并有花岗岩侵入,力学强度很低,平均只有7MPa,最差的1~2MPa。裂隙发育,纵横交错,而且多被粘土所充填,透水很小。在右坝肩下游有一条断层,平行于拱弦,倾向上游45°。这条断层位于坝基开挖面以下15~40m,在河床内被冲积层掩盖,因而在勘探、设计和施工阶段均未发现。做了灌浆帷幕,但未做排水。失事后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和后来的许多研究者,都不认为是混凝土质量差、底面接触不好,振动和人为破坏的原因;也排除了是因渗流量太大所造成,因为管理人员在溃坝前从未观测到有任何渗漏现象。直到最近,才对该坝的失事原因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该坝的破坏,是由坝体自重压力引起基岩压缩,使渗透性降低,从而使坝基承受了几乎预想不到的(孔隙)水压力造成的”[9]。“马尔帕塞坝坝基为透水性弱的片麻岩,由于未设排水系统而酿成了惨剧”[7]。缪勒(Müllert)教授认为“马尔帕塞坝,若采取排水措施,不会出事的”[10]

(2)瓦依昂薄拱坝。高276m,1960年建成蓄水,1963年10月9日坝前有一段长2km、宽1.6km,总体积2.4亿m3的库岸岩体整体滑坡,将水库填满、报废。当时水库蓄水1.2亿m3,滑坡造成的涌浪高达250m,超过坝顶约150m,而拱坝经受住了巨大力量的冲击,除左坝肩局部稍有损坏外,其它部分尚基本完整。该次事故造成2600人死亡,在场60名技术人员无一幸存,下游兰加隆镇全部摧毁。此一事故的原因比较清楚,即:陡峭的岸坡原来就存在着约150m深的卸荷裂隙带,已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事故发生前两个月连续降雨,岸坡岩土全被水饱和,又加之高水位的顶托,使孔隙水压力大大升高,触发了已处于临界状态的岸坡进一步失稳,突然下滑。

(3)我国梅山连拱坝。高88.3m,长545m。坝基岩石为燕山期花岗岩,坚硬致密,极限抗压强度达100~120MPa,没有大的断层,透水性较小。在坝前做了一排孔深23~30m的帷幕灌浆,灌后ω值全部达到0.01~0.05L/(min·m·m);全坝基作了孔距3m、孔深3~5m的固结灌浆;未打排水孔。该坝于1956年蓄水,1962年11月6日在右坝肩13号~16号坝段拱台上突然出现10条裂缝,最长的达24m,宽6.5mm,沿裂缝严重漏水,坝座岩体发生了明显位移。与此同时,有一个未封填好的固结灌浆孔向外喷水,水头高达31m,可见其水压力之大。随即采取了紧急放空水库的措施,才避免了严重事故的发生。事故前库水位125.56m(历年来较高)已持续了40天,坝后岩面干燥,未见漏水现象。导致这一事故的原因,事后由该坝设计人员编写的《梅山水库坝基稳定条件的分析》一文中说:“由于坝的厚度不大,过去一般认为可以不设排水。实践证明,在梅山的特定地质条件下,坝的扬压力可以达到相当大的数值,破坏坝基,影响大坝安全。故在设计时必须重视扬压力的作用,设置必要的排水”。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说明,对于建筑在岩石地基上的混凝土大坝,必须将防止出现过高的孔隙水压力,作为防止产生渗流破坏的重点。仅仅减小渗流量并不一定能防止出现高的孔隙水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