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通河流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坐落在完达山北麓,挠力河中游南岸。地理坐标:东经132°36′~133°05′,北纬46°06′30~46°31′30″之间。全流域面积为1376km2,蛤蟆通河全长150km。
蛤蟆通河流域地处中高纬度地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6℃,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38.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98.4h,不小于10℃以上有效积温平均2369.1℃,平均无霜期128.7d。冬季多西北风和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4.15m/s,最大风速27m/s,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8~9级。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47.1mm,丰水年(1981年)年降水量806.9mm,枯水年(1975年)降水量344.6mm。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7~9月平均降水量300.3mm,占全年降水量的54.89%;11月~次年3月平均降水量42.8mm,占全年降水量的7.82%;4~6月平均降水量160.5mm,占全年降水量的29.34%;10月平均降水量43.5mm,占全年降水量的7.95%。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182.8mm,其中3~5月平均蒸发量397.4mm,占全年的33.6%;6~10月平均蒸发量705mm,占全年的59.6%;11月~次年2月平均蒸发量80.4mm,占全年的6.8%。(www.xing528.com)
流域内土壤共分4大类,即暗棕壤土、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现有耕地土壤主要是白浆土和草甸土两大类。
由于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经过近50年的开发,现有耕地3.51×104km2;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44处,拥有我国最大面积的湿地。该地区在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蓄洪防涝、抗旱、调节黑龙江东北部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畜牧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农田施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给该地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也严重。三江平原正面临着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由于植被严重破坏,湿地资源面积严重减少,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消纳和净化能力已大幅度降低。三江平原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和田间的水土流失及泥沙沉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