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泊水质模型-《水资源保护理论与实践》成果

湖泊水质模型-《水资源保护理论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湖泊自净的水质模型当忽略扩散项,排污是稳定的,湖水中污染物浓度递减。

湖泊水质模型-《水资源保护理论与实践》成果

3.1.2.1 完全混合水质模型

对于面积小,封闭性强,四周污染源多的小湖或湖湾,污染物入湖后,在湖流和风浪作用下,与湖水混合均匀,湖泊各处污染物浓度均一。

对完全混合型的湖泊,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某时段任何污染物含量的变化等于该时段流入总量减去流出总量,再减去元素降解或沉淀等所损失的量,建立数学方程如下:

对难降解的污染物为:

式中 Mt——时段末湖泊内污染物总量;

M0——时段初湖泊内污染物总量;

M——时段内湖泊平均污染物总量;

Δt——计算时段;

ρ、ρ'——时段内平均流入、流出湖泊污染物总量速率;

K——污染物衰减率。

1.湖泊营养物积存过程的水质模型

营养物积存过程的水质模型:

式中 V——湖泊容积;

Q——流入湖泊的流量

K——营养物降解和沉淀率;

C、C0——湖水营养物的浓度和初始浓度;

W——营养物入流量。

当营养物入流量W(t)不同时,则C(c)也不一样。当W(t)为常量时,即W(t)=W0,则:

当W(t)呈线性变化时,即W(t)=W0±ωt,则:

当W(t)呈指数变化时,即W(t)=W0exp(±ωt),则:

当W(t)呈极限型变化时,即W(t)=W0[1-exp(-ωt)],则

2.出入湖水量相等的水质模型

当出入湖水量相等,单位时间内,湖泊内污染物蓄量变化方程为:

湖水污染物浓度模型为:

式中 T——滞留时间;

V——湖泊容积;

Q——出入湖泊流量;

C1、C0——入湖水中污染物浓度和湖水初始污染物浓度。

3.出入湖水量不相等的水质模型

当出入湖水量不相等时,则单位时间内,湖泊污染物蓄量变化方程为:

湖水污染物浓度模型为:

式中 Q、Q'——流入和流出湖泊的流量;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4.湖泊蓄盐量的水质模型

式中 M2、M1——计算时段末和初湖泊内贮盐量;

Q、Q'——入湖和出湖水量;

C1、C——入湖和出湖水中离子浓度;(www.xing528.com)

S——湖泊内贮盐量的衰减量。

5.湖泊溶氧模型

湖水中溶解氧变化为入湖水量增氧,空气复氧增氧和各种因素耗氧、减氧的总和,湖泊溶氧平衡方程为:

式中 C——湖水溶氧度;

C1——入湖水中溶氧浓度;

Cs——饱和溶氧浓度;

V——湖泊容积;

Q——入湖流量;

k2——湖水复氧系数;

R——湖泊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耗氧总量。

3.1.2.2 非完全混合水质模型

对于水域宽阔的大湖泊,当污染物流入湖泊后,污染仅出现在排污口附近的水域。这时需要考虑污染物在湖水中稀释、扩散规律,采用不均匀混合水质模型描述。

1.湖泊扩散的水质模型

对难降解污染物,当排污稳定,且边界条件为r=r0时,C=C0,则得:

式中 r——距排污口距离,如图3.2所示;

q——入湖污水量;

C——r处污染物浓度;

H——污染物扩散区平均湖水深;

φ——污染物在湖水中的扩散角,如排污口在垂直的湖岸,φ=180°;

C0——距排污口为r0处污染物浓度;

D——湖水紊动扩散系数(因湖泊中风浪的影响)。

D的计算式为:

图3. 2污染物在湖水中扩散示意图

式中 ρ——水的密度;

d——湖底沉积物的颗粒直径;

f——经验系数;

g——重力加速度

u——流速;

h——波高;

——风生流和梯度流合成的平均流速。

2.湖泊自净的水质模型

当忽略扩散项,排污是稳定的,湖水中污染物浓度递减。当r=r0时,C=C0,则得湖泊自净的水质模型:

式中 K——污染物白净速率常数;

C0——排污口污染物的浓度;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湖泊氧亏模型

湖泊氧亏模型为:

式中 D——距排污口r处的湖水的氧亏量;K1——耗氧速率常数;

K2——复氧速率常数;

BOD0——排污口的生化需氧量;

D0——排污口的氧亏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