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在传播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比较强烈的宣传、教育色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新闻评论、专栏、专题和文艺稿的内容和形式的把握最容易出现失误。因此,校报还应注意三点:一是坚持以事实说话;二是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三是保持校园文化传播的长期性。
(一)坚持以事实说话
校报不仅要传播校园文化信息,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是非,正确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对学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要有正确的认识,这就是舆论导向,也就是它的指导性。在现实生活中,仅凭行政命令、机械说教等方法来限制、左右师生员工,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情绪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其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与其他媒体相比,校报对本校工作的指导更具体、更明确、更直接。对在校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接受或相信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一种理论,必须要有确凿的事实。传播事实这种特殊的手段,使校报的舆论引导真实可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校报以传播事实为主,就是说理的文章也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校报注重的是让事实说话,报道的是真人真事,容易使读者接受,其传播效益十分明显。它能及时报道校园内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评论,直接反映和干预校园文化生活,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言论、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它能不断满足师生员工对文化信息多方面的需求,这是任何期刊和政治性读物所难以做到的。
校报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教育改革、教学科研、对外学术交流、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总务后勤等各项工作,宣传学校意图,传播文化信息,交流经验,反映问题,对师生员工进行正面引导,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法制、纪律、劳动、形势任务等方面的教育。抓住方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反映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反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动态、经验和体会,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同时,校报报道的新闻事实同读者在地理、思想、利益、习惯等方面密切接近。由于接近性,校报所报道的文化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校报上刊登优秀大学生的文章,更容易引起校内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二)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
通过沟通,让广大师生不断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校报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校园文化,而是让其有双向交流的空间。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积极撰写文章,亲自参与到办报的过程中来。校报记者团的学生中大多直接参与校内外文化活动的报道工作。每逢全校重大活动,如运动会、开学迎新生、本科教学评估等活动,学生记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记者团已经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素质突出的学生队伍。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此外,校报还在师生中开展教育思想、文化理念大讨论等活动。通过讨论,使师生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文化理念对过去的旧思想进行反思,确立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把教育定位于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培养上,使其从智力领域拓展到非智力领域。同时通过报纸营造一个文化思想交流的空间,使师生形成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保持校园文化传播的长期性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和文明习惯、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通过持续地教育引导熏陶,逐步形成的。
综上所述,校报在利用新闻评论、专栏、专题和副刊等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它引导舆论、启迪心灵、熏陶品德等作用,为了使这些功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应注重用事实说话,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保持校园文化传播的长期性,使其可持续性地保持这种优势,并与时俱进地创新,使校报永远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旗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坚强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