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发展与校园文化宣传

创新发展与校园文化宣传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就是发

创新发展与校园文化宣传

(一)哲学层面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规范性与渗透性的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开放、交流是保持主流文化生命力的源泉。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思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互渗到校园时,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应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种大众文化,另一方面大学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应进行批判性地、有选择性地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思想和腐败思潮的侵蚀,并从中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校园自身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开放中保持清醒的选择,在选择中促进进一步开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有的态度。

2.坚持规范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校园文化渗透性是指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并非完全出于人自身的主观需要,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对人产生一定作用与影响。大学校园文化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以美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各种制度规范,有意无意地使生活在校园中的个体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并非行政力或人为强制的,更多的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从而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时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学校内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有明显的目的性。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教育与接受教育两种极具目的性和规范性的活动,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围绕目的和规范展开。由此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必须紧紧围绕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指导,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与人格意识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获得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随着人类知识的激增,社会需要的人才日益从单一专业性人才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宽基础人才转变。这一人才规格的转化,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校园文化正是科学性与人文性交叉渗透的最佳契合点。为此,作为高校,在继续保持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造通畅、丰富的途径和平台,学校通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开展科技作品竞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现实层面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必须坚持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统一;坚持宣扬民主精神与完善校园民主制度相促进;坚持尊重个性彰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协调。

1.坚持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它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方向必须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相适应。要遵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服从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必须深深植根在科学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始终与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同步运行,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校园文化。(www.xing528.com)

高校是全社会重要的文化区,高等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对全社会文化建设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高校的教师是高素质的文化群体,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其言行举止对整个社会、整个社会群体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精神、人文传统、创新意识、高雅娱乐形式等,无不对外界社会产生着辐射和影响,作用于社会文化,促进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进与完善,道德伦理、社会文化心理的进步与提高;促进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增添新的内容与成分,从而体现出校园文化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并沿着社会主义正确的办学方向,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向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大学的目标奋力冲击。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2.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

在不同的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中,高校不仅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要发挥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因为高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育人,除了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会产生深刻影响,如果没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统一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凝聚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需要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就是发展方式问题。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校园文化环境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协同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其主要理念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显然,只有在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充分对话方能认同共生,协同发展各自的文化理念,广大师生通过在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即差异整合得到协同发展。再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

4.坚持宣扬民主精神与完善校园民主制度相促进

校园民主精神包括以下几点:平等、宽容、妥协、建设、爱国五种精神。校园民主制度即是管理校园的民主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生产力。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管理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老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实施人本管理,必须创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首先是教师人文文化环境。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应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

其次是学生人文文化环境。没有学生参与的管理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从内容上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

5.坚持尊重个性彰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协调

尊重个性,张扬个性,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泯灭个性的教育是非人道的、失败的教育。当然,做到尊重个性彰显,并不是忽略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天赋和创造力,是为了在更深的层次上使每一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实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积极推进学校各项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形成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