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和谐文化是支撑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大学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的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
古往今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稳定和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和人类的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其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并对政治和经济有促进作用。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文化是落后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起阻碍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模式,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理想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理想、集体主义信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和谐文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说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物质动力,和谐文化则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和谐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和谐”可以理解为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和睦的意思。大学和谐校园表现为校园内人与自然水乳交融、人际关系融洽友爱、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处理,使校园内既有大楼,也有大师、大爱;既有自由、民主,也有公平、公正;既有协作、竞争,也有纪律、秩序;既有稳定、团结,也有理想、信念,形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协调发展、健康优化的良好氛围。汇聚莘莘学子的大学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超过了许多的组织。大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是人才集聚的地方,是知识汇聚的地方,因此,大学校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和谐校园为和谐社会更好地输送各类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产物。从根本上说,个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体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教育是实现人自身和谐的重要途径,大学则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机构,因此,大学担负着为和谐社会培养和提供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学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
第二,和谐校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了思想前提和意识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意识问题。具体地说,这一思想的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谐社会理论构建;二是和谐社会思想社会化问题,即如何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观念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而大学对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大学具有思想内化的特殊功能,系统的大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对和谐社会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而且理论学习可以使受教育者对其所面对的思想观念的本质、来源、实践价值有一个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进而使思想由外在要求,给予、转化为受教育者主体自我的内在要求,即实现由用思想观念去占领人,到人与思想的主动结合。其次,大学具有创建文化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传播社会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过程中,能自觉地对现有的思想、理论进行研究、讨论、批评和发展。这必将再次激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造的热情,进而使理论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向成熟。
第三,和谐校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理念的先进程度紧紧相连,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程度是直接和这个国家的科技文化发展挂钩的。大学不仅要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同时也要担负起振兴经济的重任。大学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于科技创新,大学承担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传播知识、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二,大学将先进的理念传播给社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其三,大学自主创业,把大学中先进的科技、创新的理念直接注入社会,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和谐校园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构成要素。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定有序。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在迅速增加。目前,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21%,在校生人数达到2300万。显而易见,仅就在校大学生的绝对数量而言,它本身就是社会稳定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可以说,大学是否稳定,直接关乎全社会的稳定。而稳定是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可见,和谐校园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大学作为社会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其最终职能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证
大学校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和谐起着示范作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大学也需要和谐文化作支撑,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证。
第一,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有着熏陶作用。
师生员工作为校园中的主体,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员工最直接、最容易接触到的文化,深入到了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提高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论水平,将理论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帮助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更好地投身到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第二,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的和谐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结晶,同时又可以反过来引导实践。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大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大学的和谐发展。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既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困扰许多大学的问题。大学要应对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谐校园建设,以正确的理论作先导,能使大学在建设过程中,既办出自身特色,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大学和谐发展。
第三,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大学文化是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学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上,同时也表现在以内在精神、内部管理等为基本内容的“软实力”上。国内外的一流大学,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不仅仅在于其办学规模、学科层次、资金调入等硬实力,更多的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以及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学风等软实力上。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层次的体现,是大学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是提升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纵观大学发展史,每所成功的大学都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塑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关键。
第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增强校园凝聚力的重中之重。
一所大学和谐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人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方面,和谐的校园文化更加注重公平的价值取向,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使全校的师生员工共享学校的荣誉和权利,让在校的师生员工对学校形成一种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和谐校园文化,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还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更能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把师生员工紧密联系到一起,把个人与学校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奋斗。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里的师生员工心系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地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校园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综上所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大学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正如和谐文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一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支撑校园和谐的精神纽带。在“和谐”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大学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和谐,即建设出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符合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我们要以和谐的文化来调和校园内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促进大学的和谐,再以大学的和谐辐射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