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校报专栏设置原则

高校校报专栏设置原则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确定一个栏题,即提炼出一个主题,这是集纳式专栏区别于单一专栏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集纳专栏是多篇稿件集合而成的,其主题是串起数篇稿件的红线,而栏题,则是这个主题的最浓缩概括,同时最好有一段核心提示或提要。

高校校报专栏设置原则

策划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品牌专栏的打造离不开策划,专栏的策划不仅可以使报纸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冲击力,还可以张扬报纸的个性。从编辑业务范围看,专栏应是限定其用稿内容和稿件风格的测量器;从受众阅读角度看,专栏应是吸引不同界面读者的大舞台。专栏对于负责专栏的编辑是一种限定,而阅读专栏的读者对它难免有一种挑剔,有一种永不满足的苛求。因此,专栏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连续性是专栏最大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专栏容易在报纸上形成规模、形成气势、形成风格,如有的专栏可以相对稳定地办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专栏还可以约请专人较长期地办下去。时评专栏和副刊专栏一般都有固定的作者,也容易办出自身的特色。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点也极易导致专栏走进套路、陷入模式、出现僵化,使读者生厌。

报纸的专栏不能没有传承,缺乏传承性的专栏,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栏,因为它已经打破了连续性的特点;但专栏也必须有所创新,包括内容的新和形式的新,只有这样,专栏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搞好专栏就应当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有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现实必须创新,固守是危险的;历史必须传承,撕裂同样是危险的。同样,专栏必须创新,固守是危险的;专栏必须传承,撕裂同样是危险的。

校报的栏目要经常推陈出新。编辑在操作专栏时,要敢于设定新专栏,摒弃旧专栏,编辑在设置专栏中要有善于“生子”的能力,善于多创新子栏目,让其具有各式各样的可爱面孔。对于已开设的栏目,应该采取动态管理的控制方式,适时调整,既不可强令“夭折”,也不可为延长一个栏目的寿命,强凑稿件。同时,更要看到,专栏的生命在于它经常和读者见面。如果一个栏目与读者见面太少,读者容易把它遗忘,就谈不上什么品牌效应了。

校报应当经常化、制度化、专题化地开展读者调查,比如进行专栏等细致化的读者问卷调查,将报纸上开设的所有专栏都列表刊出,让读者给专栏打分,然后进行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对那些读者喜欢的专栏,继续保留,对一些能引起读者新的共鸣、有新的读者需求的着力推出,形成新的专栏;反之则应义无反顾地关停。总之,校报编辑“触角”要广、反应要快,要更多地关注最新的社会动态和新闻事实,认真研究自己的版面、研究自己的读者。而专栏一旦确定,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能够聚焦社会热点、放大新闻价值,并要有开放性,给读者以参与的平台,在反映其呼声的同时加强引导。编辑更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把打造名牌专栏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真正地发挥出专栏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达到提升办报效果、赢得读者信赖的目的。

(二)推进校报专栏的多样化发展

专栏一般可以划分为新闻专栏和副刊专栏。新闻专栏重在编辑策划与深度报道。新闻版的专栏常是同类稿件的集合,即围绕某一主题,将几篇新闻稿件组合成一个专栏,以显示报道的声势,同时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全貌。《镇江日报》在时事新闻版上全新推出的“今日看点”可以给高校校报以启示,该报所选择的稿件无不紧扣国际国内的热点新闻。专栏的内容每天都有新变化,一天一个“看点”,“看点”中又凸现热点,再加上该专栏“加框处理、重点突出、图文相配”的编排特色,使得“今日看点”有时成了不是头条的头条,进而成了报纸版面上的“亮点”,这一创新之举,受到了读者的较好评价。此外,该报《周末》改版为“新闻当家”之后,专栏设置围绕着新闻进行策划。“新闻互动”是《周末》一版的主打专栏,所谓“互动”,实际上就是采编过程中的一种新闻策划,就是实现编辑、记者和其他媒体链接的互动;记者在采写过程中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实现读者、记者、问题解答部门之间的互动。记者采写成文后,编辑创造性地将之细分为“编辑人语”“相关链接”“新闻主体”“图片区域”等小专栏,不仅使人感到版面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版面宗旨,而且以其精心包装设计的特点、图文并茂并重的形式、全面而深刻的整合手段,对读者阅读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这种编辑主动性的劳动,有效地避免了“抓进篮子就是菜”的现象,也无疑提升了专栏的品位和质量。高校校报也要善于进行编辑策划,把新闻集纳起来。集纳专栏也叫“同题集中”,它的优势是为一些非中心的报道开辟用武之地,有利于扩大报道面;变分散为集中,有较大的声势和力量。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在看到集纳专栏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因为是同题,就很容易造成面孔一样的情况,因此,我们在策划专栏时,应尽量做到形式常变常新,既有同、又有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彰显个性。要确定一个栏题,即提炼出一个主题,这是集纳式专栏区别于单一专栏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集纳专栏是多篇稿件集合而成的,其主题是串起数篇稿件的红线,而栏题,则是这个主题的最浓缩概括,同时最好有一段核心提示或提要。这样就能体现新闻专栏的优势与特色。

新闻评论是报纸发出自己声音、体现办报宗旨的主要手段。高校校报要努力办好言论类专栏。言论类栏目主要是以言论为主的栏目,包括时事评论、读者评论、专家评论、观点争锋、编读往来和杂文等。它的主要特点有新闻性、政论性、广泛性等。它有时候依附于新闻类栏目,栏目内容与正在发生的、受众关注的新闻相关,如时事评论、专家评论、读者评论等。当然也有一些言论类的栏目是独立的,比如专业评论、杂文、观点争锋、编读往来等,它的主要内容是刊登读者比较感兴趣的评论文章,时效性不强。从编辑工作的需要来看,言论作为“意见性信息”,它对于纯粹的“新闻性信息”有着深化报道的作用。一般来说,新闻报道所传播的多半是具体的、零散的、微观的信息和事实,而言论的任务和作用则是透过这些事实和信息进行思想酝酿、加工和升华,并挖掘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内部联系和社会价值。对于媒体而言,言论无疑是一块最易叫响的招牌。21世纪初,在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出的38个新闻专栏中,报刊评论专栏就占到了11个,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不仅显示了报刊评论可喜的自身发展,同时也说明了媒体对打造名牌报刊评论栏目的重视。对于高校校报而言,言论总体上比较弱,如果能下功夫在言论专栏上,将大大提升校报在读者中的吸引力。例如,《吉林大学报》为了抓好校报的言论,分别在要闻版、大学生活版以及副刊版上开辟了固定的言论栏目,并在校内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中聘请了二十多名特约评论员。两年多来,不论是在学校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时期,还是学校开展重大工作期间,抑或是在出现师生员工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时,校报总能够及时地邀请有关人员撰写评论文章,对校园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三)专栏要有“读者意识”

1.建立一支自己的专栏作者队伍

例如,《上海交大报》聘请了教授担任栏目主持人。早在2003年,《上海交大报》校报编辑部特邀学校14名各个学科的专家、教授作为栏目负责人,开设了“国际风云”“管理大师”“新概念传播和创意设计”“建筑艺术”“法律新视野”“科技人文”等栏目。编辑部要求编辑每人负责联系几位教授,与教授一起商谈栏目的内容。这种模式对丰富报纸内容,服务教学科研都有很大帮助,充分调动了教授参与办报的积极性。

2.争取一支忠实的读者队伍(www.xing528.com)

要想让报纸评论的面目和语言鲜活起来,声音来得更真实、更切合民情,就需要编辑部与读者的互动。编辑一定要摒弃关门办报和唯名家专家是瞻的错误思想,要把读者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密切关注读者的反应和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从中汲取智慧,融入编辑部的策划中去,并让读者特别是让想参与讨论的读者知道编辑意图,吸引他们参与报纸讨论。选编稿件时,应从适应读者需求和有利于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出发,强化相关评论的舆论引导效应。

3.找准报纸与读者的结合点

在传播过程中,凡是与读者地理位置、心理距离、年龄职业接近的新闻,总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报纸逐步走向市场以后,编辑更应将目光投向大众,真正关心并了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那么如何让有限的专栏最大限度地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呢?无数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我们应该站在读者角度,找准专栏定位与读者需求的契合点,从这个层面上说,专栏的设置更需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唯有“三贴近”,专栏在版面上的出现才更加富有现实性的意义;唯有“三贴近”,专栏里才能出现真实鲜活的新闻和新颖深刻的评论;也唯有“三贴近”,专栏里才能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从而给办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将培育名专栏与培养名作者、名记者、名编辑结合起来

在高校校报中,要重视各类专栏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培育名专栏,走专栏多样化与专栏精品化相统一的道路。

高校校报也要把名专栏的培育与名作者、名记者、名编辑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某位编辑或记者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或栏目,正在成为时下新闻媒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进行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专栏以特殊的形式、一贯的风格、灵活的手法,很早就成为提高办报质量、稳固读者群体的重要途径。专栏一般都有固定名称,而命名专栏更是以个人化为显著标志,充分挖掘发挥专栏这种新闻传播形式的潜力和优势,从一个方面推动报刊进行品牌经营。品牌媒介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媒介名称、属性、个性风格、知名度、美誉度、价值等的组合。对一个品牌媒介而言,如果对它所包含的范畴进行明确指向,可以将知名栏目、精品专栏、著名编辑、著名记者、明星主持人等都涵盖在内。命名专栏的优点在于将编辑记者与专栏有机联系起来,使传播主体与其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互动促进。一家报纸推出命名专栏,一般都是利用其从业人员中佼佼者也就是知名编辑或知名记者的声誉和影响力,通过单元产品品牌化,来促进整个媒介的品牌化。如《武汉晚报》著名的“范春歌工作室”,就是利用女记者范春歌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一个以记者姓名命名的专栏,并很快成为该报的一道亮丽风景

(五)校报编辑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专栏经营的意识

1.树立精品意识

命名专栏的质量目标包括两方面,首先是主编的高素质,它是专栏高质量的前提。主编必须不断地充实、提高自我,做到胸有大局,眼光独到,下笔有神。如《南京日报》“根生时评”的主笔刘根生就自称,他每天要浏览四十多种全国重要报刊,每周都去图书馆收集资料。某些行业性专栏,记者编辑不仅要有新闻业务知识,还应该有过硬的专业领域知识。同时,主持人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将办好专栏的压力化作动力。另外,保证质量还应建立起明确务实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考核奖惩机制,随时关注专栏的阅读率和反馈信息,以科学的管理来保证命名专栏的精耕细作。

2.强化专栏经营意识

衡量品牌媒介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即在业界和市场的影响力。虽然命名专栏只是报纸产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本身并不担负吸引广告或从事经营的任务,但它却在报纸吸引读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校报编辑来说,同样要有一种经营意识。专栏策划要求做系统长远的规划考虑。在创新方面也要多下功夫,不断推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使专栏和报纸永葆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