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校报遵循着新闻传播规律与高等教育的工作特点,立足校园,深化改革,争创特色,形成了鲜明特点和结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权威性强,可信度高
高校校报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应当把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宣传的着重点和最强音。因此,高校校报肩负着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繁荣文化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在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的报道上掌握话语权。
高校校报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发布的途径、政策宣传的渠道、工作研讨的园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
(二)时效性弱,接近性强
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一千余家高校校报中,周报、旬报很少,半月报、双旬报和月报占大多数,还有一定数量的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报纸。因此,与校园内外其他媒体相比,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弱是校报的软肋。
与一般的新闻报纸相比,校报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高校校报要立足本校,面向广大师生员工,不仅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思想格调高雅,而且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并且,校报宣传报道的都是读者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感情上的共鸣。
(三)读者群窄,层次较高
高校校报的数量相对固定,每期发行数量平均在2000份左右。
读者是报纸的服务对象,因而办报要研究和关注读者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实现办报的宗旨,使报纸更好地服务读者,为社会服务。高校校报的读者群主要由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和学识渊博的教师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文化水准、欣赏品位,以及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在一些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www.xing528.com)
这就决定了高校校报的新闻宣传方式不同于其他新闻报纸,校报不以宣传报道社会新闻为己任,而是要反映党的政策在学校各方面的贯彻情况,反映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师生员工想要了解的热门话题和经验、知识等信息。
(四)专业性强,报道面窄
高校教师不仅关心学校的改革动态,也关心师生员工身边发生的新闻,他们希望通过报纸了解校内的各种信息。校报的读者群具有文化素质高、思辨能力强、阅读要求高、专业知识广等特点。因此,校报的报道内容要充分体现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要准确及时地反映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国际国内的前沿课题,学术方面的难点、热点和疑点。
但是,显著的专业性和学校工作的周期循环性,导致校报的报道范围狭小,新闻来源单一,反映的新闻事实较为狭窄。
(五)互补性好,辐射力强
校报作为校园强势媒体,对其他媒体有很强的辐射力。同时,校报与网络等校园媒体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它可以与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嫁接,实施“报网一体”的发展战略。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如利用网络无页面限制的优点,增加图片的数量、链接新闻背景材料,扩充新闻的立体空间等,校报网络版摆脱了纸质报单调、呆板的印象,进而实现了校报、网络之间信息能量的转换。
(六)受众特殊
高校校报的受众主要是指高校内教师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敢于推陈出新、敢于鞭挞假、恶、丑,颂扬真、善、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较快地接受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点,而且对艺术性包括审美情趣的要求高,喜欢高雅且富于思辨的东西。高校校报的作者主要是由校报的受众组成。因此,校报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里拥有成千上万的、思想活跃的、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以及知识渊博、为人师表的老师作为读者和作者,绝对是其他新闻媒体无法可比的。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好这些人才资源,发挥其优势,办出校报的特色。
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读者群的特殊需求,高校校报要充分考虑大学生这一特殊对象,要认真研究读者需要。校报应反映深层的理性思考和问题探索,不能以“短、平、快”的新闻报道取胜,必须致力于深度报道,逐渐形成校报的特色内容,以独具风格的专栏构成校报的版面特色,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别具一格的风格,使读者得到从其他报纸得不到的启迪、发现和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