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元时期的新闻经营:发展成果及建树

民元时期的新闻经营:发展成果及建树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的新闻经营已经较为成熟,出现了数家比较成功的报馆。史量才收购《申报》时,收购资金达到12万银元,有张謇、赵凤昌等投资入股,保证了资金的周转和报刊的运营。许多士绅都办过实业,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并非对报刊经营一窍不通。总体来看,新闻业经过民初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传播业追赶上了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步伐,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方面的建树也是前所未有。

民元时期的新闻经营:发展成果及建树

此时的新闻经营已经较为成熟,出现了数家比较成功的报馆。例如上海的申报馆,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报社的特征,采访、编辑、排版、印务、广告、发行等,有了比较规范的经营模式。后来,史量才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报业集团。这一时期的新闻经营情况概况为:

首先是报刊资本较为充裕。办报高潮的出现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采编报纸、印刷报纸、发行报纸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民初政党的乱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党派别间创办各自的宣传阵地,催生了一大批报刊的创办。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报刊的持续运行。各个党派、团体都对报刊投入了极大热情,投资办报。如《中华民国公报》,由黎元洪特别批准赞助,定期拨付办报经费。史量才收购《申报》时,收购资金达到12万银元,有张謇、赵凤昌等投资入股,保证了资金的周转和报刊的运营。

其次是报刊所有者重视报刊的经营。虽然办报的目的和性质各有不同,但报刊所有者都对报刊寄予了厚望,关心重视报刊的作用。黎元洪在武昌首义后就主动拨出资金出版《中华民国公报》,袁世凯也格外关心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曾登报招聘报刊主笔,最终黄远生、刘少少等入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报的编辑质量。(www.xing528.com)

再者是报刊经营人才不断涌现。留学归国学生大多比较了解国外传媒状况,许多留学生还在国外创办过中文报刊,经验比较丰富。民国成立后,他们纷纷回到国内,或创办报刊,或将国外中文报刊转移到国内经办。和留学人员相比,大量的士绅阶层虽然不十分了解现代报刊的经营管理,但均对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有所知晓,在舆论氛围开放的特殊时期里,也迫切希望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许多士绅都办过实业,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并非对报刊经营一窍不通。他们大量聘用报刊经营管理人才,也促进了报刊经营人才的成长。

总体来看,新闻业经过民初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传播业追赶上了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步伐,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方面的建树也是前所未有。若不是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中国的新闻业势必有一个长足而健康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