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咨询与治疗误区解析

心理咨询与治疗误区解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各种现象或错误认识往往会妨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效果,需要认真对待。心理咨询更多地面向有社会适应困难、心理调节困难的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正常人。这是由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性质决定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误区解析

以下各种现象或错误认识往往会妨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效果,需要认真对待。

1.有心理障碍就是自己生活中犯了错

事实上心理障碍往往是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应对方式、情绪管理水平与心理调节意识等有关,而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无关。有时候心理障碍还是个人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适应,只过是一种不健康的适应方式而已。一旦有了心理障碍无须自怨自艾,开展自我调节学习健康的应对方式,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才是积极的作为。心理咨询从不认为是当事人犯了错,也不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更不做道德上的评判。

2.认为求助于心理咨询很丢人

认为心理咨询很丢人不体面,往往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缺乏正确的求助意识。有人以为只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才求助于心理咨询,事实上重性精神疾病只占心理咨询求助人数中的一少部分,而且通常他们适合药物治疗,而不适合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更多地面向有社会适应困难、心理调节困难的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正常人。如果生活应对问题、适应方式问题及其他心理调节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反而容易积郁成疾,演变为程度更重治疗更为困难的精神疾病。在西方国家,求助于心理医生是件光彩的事,一方面说明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说明自己有较高的生活追求,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受人称赞。

3.家人不支持自己去心理咨询

当事人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家人非但不能理解支持他求助,有时甚至会埋怨说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或者说是为了偷懒或逃避现实,这的确是很遗憾的事,使当事人更受伤害。这往往是因为家人不具备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心理健康意识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家庭内部往往形成了稳定的互动模式,导致了当事人出现问题,而当事人的求助和改变往往会打破家庭已经习惯化了的互动模式,而遭到家人的阻抗。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耐心沟通,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4.心理咨询会透漏个人的隐私

事实上心理咨询不可避免地会讨论个人的经历、感受,这些都是隐私话题,也可能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因此,就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人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专业的心理咨询往往具有安全的氛围,当事人可以卸下生活中沉重的面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本身就是咨询和治疗的一部分。在求助过程中,个人把自己包裹得越严实,从中的收益也越少。一方面,专业的咨询师会与当事人共同构建安全氛围,更会为当事人的言行保密;另一方面,寻求帮助的当事人自己可以掌控讨论的节奏和进度,如果你觉得没有准备好,或者觉得与目前无关,你可以拒绝讨论相关话题,没有人可以强迫你。

5.求助于心理咨询的都是弱者

现实生活中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说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遇到心理问题时较少选择向他人求助。但是我们更认同这样的理念: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积极向外界学习的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一方面,前来求助的人并非是弱者,恰恰相反,他们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愿意借另外一面镜子照自己,希望用求助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即使是强者,如果遭遇了心理问题,也需要向外求助解决问题。强者应该是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可以求助的资源,帮助自己成功,而不是自大自欺,故步自封,否则当自己真的需要时,反而因为自己一向不求助,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得了自己,而产生较强的无助感、无望感。

6.心理咨询就是聊天(www.xing528.com)

心理咨询主要是言语交流的过程,但和一般的聊天,以及常见的声讯台信息台、电台的谈心节目不同。虽然聊天和电台一样能给人以帮助,但它们的性质与方法皆不同。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理论体系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普通朋友的聊天、亲友带有立场的劝解、安慰以及其他说服、劝导、励志、教育工作。

7.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很多人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做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一次咨询就能解除自己的心理障碍。事实上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只不过取决于太多太多的因素,比如当事人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对咨询的期望,自己的领悟能力以及咨询师的水平,等等。有时不是因为咨询师做了什么,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当事人从咨询师这面镜子里,突然领悟到什么,直接导致了问题的解决。通常情况下,咨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是短程的心理治疗也需要数次或十数次。这是由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性质决定的。

8.心理咨询师应该帮我做出决定

这可能是对心理咨询最大最多的误解。虽然当事人有时强烈地希望咨询师帮助自己或者代替自己做出生活中的各种决定,事实上这恰恰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所应该避免的,因为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权只属于当事人自己,咨询师不可以剥夺侵害这种权力,哪怕是当事人授意的。心理咨询是帮助当事人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力,自主应对生活压力,自己做出决定;专业的咨询师可能会视情况的不同提供支持性或者生活指导性的建议,但不会提供生活选择性的、个人倾向性的建议,更不会替你做出决定。通常情况下,当事人也不需要这样的决定。

9.我想去但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师

就个人而言,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真的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觉得咨询师不适合自己,可以当作一个问题与他进行讨论,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对咨询的认识存在局限,导致对心理咨询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超出心理咨询的范畴。如果是咨询师本身的局限,可以提出中止或转介。如果自己遭遇心理障碍,只要不放弃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以及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10.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容易形成依赖或产生副作用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由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医生进行。不同病症适合不同的药物,药物维持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不同时段药物剂量不同;更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药物在不同人身上的作用和效果也不同,因此药物治疗通常是一个过程。个别人可能对药物敏感,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反应或嗜睡现象,均属正常,一般情况下身体会较快适应。由此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形成药物依赖,其实没有必要。与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相比,药物的副作用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在心理障碍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应该坚持就医,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特别是重度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而且发现得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来自当事人或家人对药物治疗的不理解和抵触,常常使精神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11.心理疾病不需要住院治疗

由于我国在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社会大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特别是精神疾病的防治存在各种错误的认识,不少人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住院治疗缺乏理解和了解,常以“疯人院”称呼精神病院。俗称的疯子是指丧失自知能力的处在发作期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这种称呼本身是对他们的歧视,事实上只占精神病院住院病人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具有良好自知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心理障碍的治疗并不需要住院,单纯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或者配合一定的门诊药物治疗即可有较好效果。但是,如果当事人发生以下三种情况,入院治疗则是必需的:当事人最近采取过自杀行为;当事人有周密的自杀计划和准备,有高度的自杀危险;当事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有自杀危险的精神疾病,且处在症状发作期。在国外,以上三种情况一般需要采取强制入院措施,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可以保证充分有效及时的药物治疗,挽救当事人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