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华佗
很多人对于心理障碍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描述里,普通大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存在诸多偏见,有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导致很多人即使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也没有及时获得心理援助,从而贻误治疗时机,让最初的心理问题一步步走向心理疾病的深潭。
导入案例
吴某,男,19岁,大一学生。母亲患精神分裂症。自己从小觉得受歧视,小学时听邻居说:“这孩子可怜,妈妈是精神病。”即产生见不得人的想法,觉得 “世上只有我最不幸”。进入初中,认为母亲有病是 “家丑”,不让同学知道,吴某学习不好,常被老师批评,他感到自卑。随着年龄增长,看到同学各有所长,更觉自己无用,认为周围的人都看不起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好,背痛、头晕、乏力,但不愿去医院检查治疗。(www.xing528.com)
进入大学后,一切均无改善。对人生、对自己极度悲观,没有知心朋友,提不起精神去上学,也不想上学,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的人,是多余的人,还是死了好。请看他的一段诉说:“我从小受歧视,养成内向性格;我自卑又自尊,很留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什么都不行,身体、成绩、家庭;同学们对社会充满希望,我却很悲观;我不敢反驳别人,见人低着头走,我要保护自己;我身体不好,痛苦多,随它去,死了算了。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不适应就让社会淘汰吧,我是过一天算一天,还上什么学,死了好。”
吴某存在典型的抑郁症状,突出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和对生活的无意义感,并伴有轻生念头。其主要原因是长期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及人格本身的缺陷。自卑、懦弱、自暴自弃是他最大的弱点。内、外两大因素使他不能正视现实,只想逃避,过分的逃避压抑引发了抑郁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伴随着身心的成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日益完善。大学生在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矫正,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章就心理障碍的类别、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防治做简要介绍,让大学生对此有比较客观和恰当的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