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海旅游地的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类型

青海旅游地的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类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植物中稀有名贵种类繁多,这些特有的动植物品种为青海省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青海旅游地的乡村旅游景观资源类型

1.1.1 特色村庄及古镇

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早在远古时代,青海省就有人类活动。随着战争造成的迁徙和商贸活动的开展,各民族交流融合,青海省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区域经济、文化沟通为纽带的古镇古村落,其文化艺术深受汉、藏、回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1.1.2 乡村自然生态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部较为低缓。适宜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多处于东部及东北部低海拔地区,丰富的植被、多类型的农牧业、优美的自然环境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旅游画卷。全省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澜沧江、湟水等,内陆河主要有格尔木河、哈吉尔河和布哈河等,共有大小湖泊230 个,其中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温泉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青海各地区。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众多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如有“百鸟王国”之称的青海湖鸟岛、有“高原的西双版纳”之称的孟达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环境纯净朴实,优势突出。

1.1.3 乡村民族文化(www.xing528.com)

青海省独特的民族构成和绚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从古至今,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共生共荣,完好地传承着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河湟谷地的西宁、湟源、大通、乐都、贵德一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在这里扎根的年代久远。青海的民族服饰做工精美,热贡、泥塑、堆绣、织品、手工制品等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极大地繁荣了民族文化市场,为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青海的文化之窗。

1.1.4 高原农牧文化

青海省地理环境特殊,地形结构复杂,气候因素多变,然而农牧民因地制宜,克服重重困难,沿高山深谷两岸建构村寨,开辟农田和牧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农牧文化。

青海省的农牧业以日月山为界,以西为牧区,以东为农牧业区。牧业区面积69 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96%,东部农牧业区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3%,且多分布在黄河、湟水谷地(胡永科,2011)。青海省有800 余种动物,2500 余种植物,有经济、药用价值的植物1461 种(马进福,2009)。动植物中稀有名贵种类繁多,这些特有的动植物品种为青海省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青海省的广大农牧业区,主要种植油菜马铃薯、冷季豆类、青稞等农作物,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种植的小杂粮,例如黄豆、糜谷、莜麦、荞麦燕麦紫花苜蓿、毛苕子、香豆子等。这些作物不仅给民族地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成为开展城郊型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