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1 环境调节功能
环境调节功能是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服务的最重要功能。在内陆干旱区域水体通过大气蒸发对气候的调温调湿作用至关重要。青海湖水体对于内陆高原干旱气候的调控作用显著,青海湖区是青海省水源的主要产流地带,是我国水汽循环的重要通道和屏障,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同时,青海湖接受了来自刚察、海晏、天峻、共和等地的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和生活污水,也接受了游客产生的废水、废弃物等各种旅游污染物,通过水体自身环境功能,将这些污染净化,目前其水质污染程度及富营养化程度较轻。
5.3.2.2 地质遗迹及生态保护功能
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集湖泊、沼泽、河流泉水、沙漠等多种地质遗迹于一体,地质遗迹发育齐全,保护好这些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地质公园责无旁贷。青海湖地区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经济和科研价值高的特点。有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163 种;有鱼类、马鹿、麝、野牦牛等动物20 余种,以青海湖中的裸鲤,俗称湟鱼最负盛名;有野生种子植物620 余种(赵宏利,2003)。2008年,青海省实施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总投资15.67 亿元,这是继三江源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的青海省第二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了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立了管护站、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科研监测中心、鸟类环志站、生态和湿地监测站等;开展了防风固沙育草、人工造灌木林、工程治沙等系列植被恢复项目;实施了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濒危物种普氏原羚保护项目;修建了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这一系列保护管理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青海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蕴含的潜在科研和教育价值,青海湖一直备受国内外相关学者和组织的关注。青海湖与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中国地质大学等合作开展了青海湖区域地质及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公园规划等研究;与中科院林科所、计算机网络中心、病毒所、微生物研究所、遥感所、湖泊所、寒旱所、技术与物理研究所、地球与环境研究所和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挂牌成立了“中科院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基地”,合作开展青海湖夏季候鸟生态习性分析与评价检测、湖区植被样地调查、青海湖水质调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生物标本数字化整理与整合、青海湖科研基础数据平台、青海湖数字化标本平台、青海湖鸟类迁徙跟踪规律等课题研究工作,内容涵盖了青海湖地区的气象、水文、大气环境、土壤、野生动植物、地理信息、湿地等多个方面;与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展了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
青海湖景区保护与利用管理局出版发行了《青海湖民间故事》《青海湖的召唤》《我的家乡青海湖》《青海湖野花》《青海湖水鸟》《南卡历险记》和《高原舞者——黑颈鹤》等系列科普读物;编辑科普视频作品《斑头雁的故事》《守鹤》《迟鸥》《贼鸥》《墨客》和《濒危的高原精灵普氏原羚》等;成立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社会实践基地、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海大学地质教学实习基地等科普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在科普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目前针对游客以及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环境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5.3.2.4 旅游功能
青海省以青海湖而命名,青海湖是青海省的形象代言。青海湖是青海省目的地型旅游景区,现将其定位为世界遗产型高原湖泊旅游胜地,其旅游收入在青海省旅游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草原、湖水、沙地、蓝天、白云、候鸟、鱼群,这些自然景观完美组合,展现了青海湖的自然美,经幡、牧民、寺院、历史遗址、军事遗址、各类赛事文化活动则展现了青海湖的文化美。目前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以自然观光类为主,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其他观鱼、观鸟等生态旅游产品,历史、民俗、宗教、军事、节庆活动等文化旅游产品,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旅游产品都有一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设施条件只能维持现有条件下的旅游发展需求,与实现让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接待条件还有距离(图5-3)。
5.3.2.5 经济功能
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农牧民,随着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对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公园也在做好景乡共建、实现公园和地方共同发展方面努力开展工作,如投入经费支持当地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扶持牧民就业、进行景区各乡镇脏乱差环境整治、恢复当地牧民草场、治理荒漠化等。但类似“输血”式帮扶较多,在鼓励和带动当地牧民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等“造血式”自我发展方面比较薄弱,社区居民在园区规划、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较低,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区公共设施完善、促进社区居民就业方面贡献不明显,需进一步加强公园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5.3.2.6 物质生产功能
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物质生产功能主要包括植被的初级生产、畜产品及水产品(湟鱼)。其不同类型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生产资料。青海湖湿地是青海省主要牧区及畜产品改良基地,全省牧业人口的24%、草食牲畜的29%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畜牧业在青海湖湿地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区域内牧业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0%,牧业收入约占农村经济收入的96%(俞文政等,2005)。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内占绝对优势的鱼类资源,也是湖区渔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分布数量占湖内鱼类资源总量的95%以上,是青海湖最具高原特色的鱼类资源和指示性物种。由于气候变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等因素,湟鱼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再加上人类大量的捕捞,湟鱼资源大幅减少,为了遏制湟业资源的衰退状况,青海省政府下令禁止捕捞湟鱼,实施封湖育鱼,目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使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有了较好的恢复和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