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键单击【Axisym_SOL101】,在【工况控制】栏编辑【策略参数】。
2)【分析控制】中的【自动增量】下拉列表框选择【LDC】选项,【LDC Scheme】中设置【406号节点Z方向-0.01mm】的初始位移,【允许最大位移】参数框中输入【20mm】,【到达临界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解算方案连续】选项,如图10-4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参数】栏中,仍然勾选和激活【大应变】复选框。
图10-47 LDC算法参数设置
3)求解计算,完成后查看结果。注意:采用【LDC】算法时,结果中非线性步后面的数字,并不是实际的载荷因子,而是软件对载荷步进行自动缩放后的一个参考量。真正的载荷因子,可以在【f06】文件查看。
4)用记事本打开【f06】文件,找到类似下面两行的内容:
LOAD VECTOR MULTIPLIER....= 1.056594E-02
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 -1.000000E-02(www.xing528.com)
其中,【LOADVECTORMULTIPLIER】是实际载荷因子,【CORRESPONDING DISPLACEMENT】是设置了初始位移的节点在该载荷下的位移。找到【f06】文件中所有这些载荷因子及其对应的位移,复制到Excel中,绘制载荷因子-位移的曲线,如图10-48所示。注意:Y方向的位移是负数,取其绝对值。图10-48a是包含所有分析步的曲线,由于前面在LDC算法中设置了【允许最大位移】20mm,软件将会不断增加载荷直到位移超过20mm为止。图10-48b是位移10mm以内的曲线,即图10-48a中曲线前半段放大图。屈曲临界载荷因子也是0.669,与前面的分析结果一致。
图10-48 Axisym SOL601【LDC】载荷因子-位移曲线
5)将【SOL106】和【SOL601】两种解算方案的位载荷因子-位移曲线,合并到一个图表中进行对比,如图10-49所示,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的。
图10-49 SOL106和SOL601分析结果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