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非轴对称解算方案

创建非轴对称解算方案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将设为显示部件,并对几何体进行提升。图10-11 定义材料参数操作2.创建线性静态分析解算方案1)右击节点,选择节点,进入SIM界面。根据10.3中的分析和预测,该结构可能发生屈曲。图10-18 查看特征值图10-19 屈曲模态位移6.创建非线性屈曲分析解算方案1)新建解算方案,名称改为,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

创建非轴对称解算方案

1.创建FEM模型

1)打开【M1001_球壳.prt】模型,进入【前/后处理】环境。单击【新建FEM和仿真】节点,勾选【创建理想化部件】复选框,在【求解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NX NASTRAN】选项,【分析类型】下拉列表框选择【结构】选项,然后选择【SOL 101线性静态-全局约束】解算方案类型。解算方案名称改为【Solid_SOL101】,代表3D模型的SOL101线性静态分析。

2)将【M1001_球壳_fem1i.prt】设为显示部件,并对几何体进行提升。

3)单击【拆分体】978-7-111-60054-1-Chapter10-10.jpg按钮,【目标】选择球壳的几何体,在【工具选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拉伸】选项,单击【选择曲线】后面的【绘制截面】978-7-111-60054-1-Chapter10-11.jpg按钮,创建草图。在XY平面上绘制两条通过原点的线段,一条在X轴上,另一条与X轴夹角为2°,如图10-8所示。单击菜单栏左上角的【完成】978-7-111-60054-1-Chapter10-12.jpg按钮,退出草图,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拆分草图绘制。

978-7-111-60054-1-Chapter10-13.jpg

图10-8 绘制草图用于拆分几何体

4)进入FEM界面,在【仿真导航器】中将大的几何体抑制,然后采用【2D网格】978-7-111-60054-1-Chapter10-14.jpg,在2°球壳的上表面划分2D网格种子。【网格划分方法】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铺砌】选项,在【单元大小】参数框中输入【2mm】,【仅尝试四边形】下拉列表框选择【关-允许三角形】选项,取消勾选【将网格导出至求解器】复选框,得到图10-9所示的2D网格。

5)采用【3D扫掠网格】978-7-111-60054-1-Chapter10-15.jpg,以上表面为源面划分3D网格,【网格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CHEXA(8)】,【源单元大小】参数框中输入【2】,勾选【使用层】复选框,【层数】参数框输入【3】,得到图10-10所示的3D网格效果。

978-7-111-60054-1-Chapter10-16.jpg

图10-9 上表面的2D网格

978-7-111-60054-1-Chapter10-17.jpg

图10-10 3层3D网格

6)在【仿真导航器】中,右键单击【Solid(1)】,修改实体属性,选择材料时创建各向同性材料。将材料名称改为【7075-T6】,按照10.2中的材料参数,输入密度、杨氏模量泊松比。展开【应力-应变相关属性】,在【应力-应变(H)】参数框中输入硬化模量的值【7580MPa】,【硬化规则(HR)】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运动学】(英文是Kinematic表示随动硬化),【初始屈服点】参数框输入【538MPa】,完成材料参数如图10-11所示。

978-7-111-60054-1-Chapter10-18.jpg

图10-11 定义材料参数操作

2.创建线性静态分析解算方案

1)右击【M1001球壳fem1.fem】节点,选择【显示仿真】节点,进入SIM界面。

2)隐藏网格,只显示2°球壳的几何体,在球壳外缘面上创建【固定约束】978-7-111-60054-1-Chapter10-19.jpg

3)在中心轴线所在的边界线上创建【用户定义约束】978-7-111-60054-1-Chapter10-20.jpg固定DOF1和DOF2,如图10-12所示。

4)在模型的两个侧面上创建【对称约束】978-7-111-60054-1-Chapter10-21.jpg,如图10-13所示。这样会出现约束冲突,右键单击【Solid_SOL101】节点,选择【解决冲突】节点,应用Fixed(1)或UserDefined(1)解决约束冲突。

978-7-111-60054-1-Chapter10-22.jpg

图10-12 固定约束和用户定义约束

978-7-111-60054-1-Chapter10-23.jpg

图10-13 对称约束两个侧面

提示

● 因为在施加【对称约束】时模型有两条边同时也被【固定约束】和【自定义约束】约束住了,这两条边被重复约束了,所以会出现约束冲突。

● 这里还可以在施加约束时将共同的约束直接排除,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5)创建【压力978-7-111-60054-1-Chapter10-24.jpg载荷,在模型的上表面施加2MPa的压强,如图10-14所示。

3.线性求解结果分析

求解计算完成后进入后处理查看应力结果,如图10-15所示为模型的应力云图,可以看出其最大应力值为【486.55MPa】,没有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538MPa】。根据10.3中的分析和预测,该结构可能发生屈曲。如果屈曲临界载荷大于【2MPa】,可以认为结构的强度足够,反之,则强度不足。下面进行线性屈曲分析。

978-7-111-60054-1-Chapter10-25.jpg

图10-14 上表面压力2MPa

978-7-111-60054-1-Chapter10-26.jpg(www.xing528.com)

图10-15 模型应力云图

4.创建线性屈曲分析解算方案

1)新建解算方案,名称改为【Solid_SOL105】,【解算方案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OL105线性屈曲】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浏览【仿真导航器】中的结构树,该解算方案包含两个子工况:【Subcase-Buckling Loads】和【Subcase-Buckling Method】。其中,第一个工况用于设定载荷,第二工况用于提取特征值。将解算方案【Solid_SOL101】中的所有约束和载荷,分别拖放到【Solid SOL105】的【约束】下和【Subcase-BucklingLoads】的【载荷】下,得到如图10-16所示的结构树。

3)右键单击【Subcase-Buckling Method】选择【编辑】节点,单击【Lanczos数据】选项后面的978-7-111-60054-1-Chapter10-27.jpg按钮,在【所需模态数】参数框中输入【1】,即本方案只需要提取一阶特征值,如图10-17所示。

978-7-111-60054-1-Chapter10-28.jpg

图10-16 SOL105的约束和载荷

978-7-111-60054-1-Chapter10-29.jpg

图10-17 Buckling Method特征值提取

5.线性屈曲分析结果查看

线性屈曲分析解算方案求解计算完成后,在后处理导航器中查看相关的结果,如图10-18所示。其中,【Subcase-Buckling Loads】的结果与前面【Solid_SOL101】线性静态分析的结果相同,【Subcase-Buckling Method】中可以查看特征值。

一阶特征值为0.775,则换算得到本工况的屈曲临界载荷为:0.775×2MPa=1.55MPa。

【Subcase-Buckling Method】中的模态位移云图如图10-19所示。这里的位移数值的大小并不代表实际变形,只反映了结构在这种屈曲模式下的相对变形情况。

978-7-111-60054-1-Chapter10-30.jpg

图10-18 查看特征值

978-7-111-60054-1-Chapter10-31.jpg

图10-19 屈曲模态位移

6.创建非线性屈曲分析解算方案

1)新建解算方案,名称改为【Solid_SOL106】,【解算方案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SOL106非线性静态-全局约束】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2)将解算方案【Solid_SOL101】中的所有约束和载荷,全部拖放到【Solid_SOL106】节点的下面。

提示

非线性分析需要设置载荷增量步,模拟后屈曲行为一般采用弧长法,下面对相关求解参数进行设置。

3)右键单击【Solid_SOL106】解算方案,选择【编辑】节点。在【工况控制】栏中,编辑【非线性参数(Nonlinear Parameters1)】的【常规】子项【增量数】,在其参数框中输入【50】,【每次增加载荷时的最大迭代次数】参数框中输入【50】,【中间输出标志】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全部】选项,如图10-20所示。在【弧长法参数(Arc-Length Methods Parameters1)】中【属性】子项【最大增量】参数框中输入【100】,如图10-21所示。

978-7-111-60054-1-Chapter10-32.jpg

图10-20 设置【非线性参数】相关参数

978-7-111-60054-1-Chapter10-33.jpg

图10-21 设置【弧长法参数】相关参数

4)考虑该方案存在几何非线性行为,在解算方案的【参数】栏中,勾选和激活【大位移】复选框,如图10-22所示。

978-7-111-60054-1-Chapter10-34.jpg

图10-22 在【解算方案】中打开【大位移】复选框

5)求解再查看结果,后处理导航器中显示了每个非线性增量步和对应的载荷因子,如图10-23所示。随着非线性步增加,载荷因子先增大再减小,然后再增大,变化趋势与10.1中图10-4所示的曲线类似。载荷因子和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将在下一节的结果分析中介绍。不难发现,载荷因子的第一个极大值出现在【非线性步38】,对应的载荷因子为【0.669243】。

屈曲临界载荷为:0.669×2MPa=1.34MPa,比SOL05线性屈曲分析得到的临界载荷更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