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一定有人会联想到“察言观色(1)”这个词。但这个词和“读取需求”并不一样。
察言观色,仅仅是通过想象和推断来推测需求。
读取需求,并不是那么拐弯抹角的行为。迅速地问“你因为什么困扰?”,然后迅速做出应对。
但是日本人非常不擅长这方面。
在恋爱中也是,他们觉得“向意中人告白的话会很难为情”,结果在磨磨蹭蹭的时候,意中人就被别人追走了。这种事时常发生。
顺便说一下,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这种事几乎是不会发生的。大家都会很快将自己的喜欢传达给对方。被告白的话,对方也会很高兴吧,所以为什么不去做呢?事实上,被告白的对象也并没有那么受困扰,就算拒绝了,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尴尬。
但日本人被不喜欢的人告白后就会很困惑,他们觉得“背负这种感情很受困扰”。这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距离感,如果他能体会到就好了——这也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察言观色”。
但是,这难道不是对方的自由吗?如果你认为“即使不说也希望对方能体会到”,那么沟通会变得很复杂。
我们说的恋爱话题绝不是跑题了。
现在,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大的主题就是和“diversity”有关的话题。(www.xing528.com)
Diversity,就是指“多样性”。
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论性别和国籍——通过接触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有组织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不断地接受了其他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之后,原本相同价值观的人也会产生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
那么,如果我们去忖度他人的语意,交流就会很难继续。
日本人不擅长议论和批判,这也是反感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当别人表达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我们会害怕地认为自己被否定了,但又认为表达“我的意见和你的不一样”是对方的自由。
像这样,不通过语言传达意见,而是去观察彼此的表现是很低效的,这也与多样化相反。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这种表现也确实是一个弱点。
“察言观色的人(=即使不说也能有所体察的人)很聪明”,这种观点也毫无意义。
好好地表达,然后探索他人的需求,这才是正确使用头脑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