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灾防治:分蓄洪区划设和管理工作困难

水灾防治:分蓄洪区划设和管理工作困难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时把蓄滞洪区称作“水猥”。这是我国历史上提出的第一个有关划定蓄洪区的构想。随着开发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将一些洼地湖泊与江河分开,洪水小时不再分蓄,洪水大时有计划地使用,使这些洼地湖泊成为有控制的蓄滞洪区。虽然分蓄洪区在我国的水灾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管理工作滞后,区内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与非分蓄洪区的速度相差不大,给分蓄洪区的使用造成困难。

水灾防治:分蓄洪区划设和管理工作困难

分蓄洪区包括分洪道(区)和蓄洪区,是一些专门划定的区域,用于发生特大洪水时分流和蓄滞经水库拦蓄后河道仍承纳不了的多余水量。其中,进入分洪道(区)的洪水直接分流入海、入湖或其他河流,或绕过防洪保护区后在其下游返回原河道;进入蓄洪区的洪水是临时蓄滞,待河道洪峰行过、下游河道可以承受后,再把这些洪水放归河道。

历史上,沿江河两岸的洼地湖泊多与江河相通,汛期自然蓄滞洪水,降低河道水位。战国时期文献记载:“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以备决水。”这里所说的囊就是蓄滞洪区。西汉时把蓄滞洪区称作“水猥”。当时,鉴于黄河决口频繁,有人建议将今河南省北部浚县和内黄县一带作为蓄滞洪区使用。王莽时长水校尉关并总结了西汉黄河决口的规律,发现决口地点常常在平原郡(当时辖有19个县,郡治在今平原东)和东郡(当时辖有22个县,郡治在今濮阳南)一带,这个地区地形洼下,土质也不好,因此,他建议将曹卫之域南北约长百八十里的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太行山以东、菏泽以西、开封以北、大名以南一带)空出来,作为水猥。这是我国历史上提出的第一个有关划定蓄洪区的构想。

元代曾就黄河蓄滞洪区的利弊有一次集中的讨论。最初,曾将今开封以南的陈留、通许、太康等县作为黄河的蓄滞洪区,后来由于分流口门淤塞严重,分洪不力,老百姓纷纷在蓄滞洪区内开垦种田,发展经济,以致蓄滞洪区很难重新使用,河患加剧。于是召集有关各方开会讨论这一形势。会议认为,如果废弃这个蓄滞洪区发展生产,固然会增加许多收益,但由于丧失了蓄滞洪区的调蓄作用,水灾必然增加,而且向南决口将淹开封,向北决口将一直威胁到山东。与其经济发达地区遭灾,不如牺牲不发达的蓄滞洪区。当然,对于蓄滞洪区内已有的居民也应有适当的安排,或迁往外地,或给予免税等救济措施。随着开发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将一些洼地湖泊与江河分开,洪水小时不再分蓄,洪水大时有计划地使用,使这些洼地湖泊成为有控制的蓄滞洪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防治较大洪水的需要,我国先后在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设置了98个蓄、行洪区,总面积约3.45万km2,总蓄洪量971亿m3。其中分洪作用较大的有黄河的北金堤滞洪区、长江的荆江分洪区、淮河的濛洼蓄洪区、永定河的小清河分洪区等(见表3-7)。荆江蓄洪区是在1952年设立并建成的。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水,荆江蓄洪区连续三次开闸分洪,总泄水122.6亿m3,降低沙市水位最深达0.96 m,有效地降低了荆江水位,分泄了荆江的超额洪水;减少入洞庭湖水量54亿m3,减轻了洞庭湖的洪水负担,确保了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海河南系特大洪水中,西部山区漫过京汉铁路的洪水流量高达7.8万m3/s,大大超过了下游河道的宣泄能力。但一系列分洪措施使天津等重要城市和津浦铁路安然无恙。

表3-7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主要蓄滞洪区基本情况表

(www.xing528.com)

注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水旱灾害》,1997年,第188页表7-8。

表3-8 主要蓄洪区规划分洪流量

注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水旱灾害》,1997年,第189页表7-9。

虽然分蓄洪区在我国的水灾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管理工作滞后,区内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与非分蓄洪区的速度相差不大,给分蓄洪区的使用造成困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国家在安全建设、控制人口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但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