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握国情国力的差异。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主要河道都已建成了完整且标准较高的防洪工程体系,使较大洪水基本得到控制,依靠继续修筑工程提高防洪能力,在经济等方面已很难做到。因此,非工程措施成为尽量减少水灾损失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防洪成为重点。发展中国家除重点河段及重要城市和工矿区修建了一批防洪工程外,大部分河道尚无比较完整的防洪体系。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十分突出。这些国家一方面在修建各类防洪工程,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积极采取非工程措施,如安排适应洪水特点的生产方式(调整作物品种和产业结构等)。
必须全面分析国外的进展。美国20世纪后半叶计划拆除500座水坝,但这并不意味着再建新的水灾防治工程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必须清楚的是:美国已拆除的467座水坝中,90%以上的坝高不足15m,与其说是拆“坝”,不如说是平“堰”。同时,被拆的大多是年久失修的老坝。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方面在拆旧坝、低坝、小坝;另一方面又兴建了42座新坝、高坝、大坝,有的刚刚开工。由此可见,今后并非不再修建水灾防治工程了,而是如何使水灾防治工程更加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有利于降低流域整体的水灾风险,从而使水灾防治更加依赖于防汛应急管理体系的加强与完善,依赖于灾害相关信息的共享与及时可靠的信息提供系统的建设。(www.xing528.com)
必须一分为二地分析国外的进展。我国水灾防治管理中存在问题,其他国家也不例外。例如,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的特大水灾中就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洪泛区管理中,联邦、州及地方政府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州和地方政府缺乏参与洪泛区管理工作的动力。其次,全国水灾保险计划落实不够,洪泛区水灾保险的购买率只有20%~30%,而不参加水灾保险的社区仍能获得联邦政府的救灾援助。第三,现行的联邦水资源规划过分强调经济目标而低估或忽视了社会和环境目标的要求。第四,洪泛区及流域环境保护计划缺乏必要的资金与支持,生物栖息地的改善进展缓慢。第五,由于缺乏资金,全国水灾风险分区图的绘制工作进展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