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大河水灾防治:98个洪水蓄洪区保江汉安全

大江大河水灾防治:98个洪水蓄洪区保江汉安全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在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设置了98个蓄、行洪区,总面积约3.45万km2,总蓄洪量971亿m3。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蓄洪区三次开闸分洪122.6亿m3,降低沙市水位最深达0.96 m,减少入洞庭湖水量54亿m3,确保了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江大河水灾防治:98个洪水蓄洪区保江汉安全

19世纪末,随着筑坝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水库,这项技术在20世纪上半叶传入我国,拉开了我国水灾防治技术进展中分水阶段的序幕。但大量修水库、划蓄洪区、开辟分洪道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因此,分水阶段当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算起。分水阶段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原有的加固、增修堤防和整治河道的基础上,兴修水库、划定蓄洪区和开辟分洪道等,以临时容纳和宣泄河道承泄不了的多余水量。此外,水土保持也是这一阶段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是我国堤防修建、加固速度最快的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共有各类堤防24.5万km,是解放初期的6倍多;保护耕地3088万hm2,保护人口3.5亿。其中主要堤防6.6万km,保护耕地1864万hm2,保护人口2.2亿。大多数堤防为土质,但城市的防洪墙基本为混凝土结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七大江河共有堤防20.1万km,占全国堤防的82%;保护耕地2629万hm2,占全国堤防保护耕地面积的85.1%;保护人口2.9亿,占全国堤防保护人口的84.7%。

七大流域的河道综合整治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其中,长江中下游实施护岸工程620多km,于1966~1971年对荆江下段的中洲子和上车湾两处合计长度为69.4km的河道,通过裁弯取直缩短至7.8km;在黄河中下游修筑控制河势工程170余处,坝、垛等护岸工程3000多道。长江、黄河、海河和淮河四个流域近50年来共清淤土方2.3亿m3。1996年大水后,长江流域洞庭湖区的团洲垸、围堤湖垸,淮河流域的南四湖和微山湖区,结合清淤进行安全设施建设,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水库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在水灾防治方面,水库可以拦蓄洪水,削减洪峰。1949年以前我国仅有23座大中型水库。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到1997年底,全国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总库容4583亿m3。其中,大型水库397座,库容3267亿m3;中型水库2634座,总库容729亿m3。这些水库在水灾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黄河干流的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库控制了黄河中游兰州河段和宁蒙地区的主要洪水;海河流域的24座大型水库控制了80%的山地丘陵面积,那里是洪水的主要来源;辽河流域的11座大型水库,控制了40%的山地丘陵面积;淮河流域的36座大型水库,基本控制了主要支流的山地丘陵面积。这些水库和水库群的运用,调节了山丘区的大部分洪水,减轻了下游平原的洪水威胁。(www.xing528.com)

发生特大洪水时,洪水来量往往超过河道和水库的调节、容蓄能力。为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在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设置了98个蓄、行洪区,总面积约3.45万km2,总蓄洪量971亿m3。其中,荆江蓄洪区是在1952年设立并建成的。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蓄洪区三次开闸分洪122.6亿m3,降低沙市水位最深达0.96 m,减少入洞庭湖水量54亿m3,确保了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的安全,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63年海河南系特大洪水中,西部山区漫过京汉铁路的洪水流量高达7.8万m3/s,大大超过了下游河道的宣泄能力。但一系列分洪措施使天津等重要城市和津浦铁路安然无恙。

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淤塞下游河道,影响汛期行洪。为此,作为一项水灾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在1940年开始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范围从黄土高原上的局部地区扩大到无定河、皇甫川、永定河、三川河、柳河、葛洲坝库区、江西兴国县和甘肃定西县8片较大范围,后来又增加了三峡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陕南地区和嘉陵江中下游4片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堤防、水库和分蓄洪区的联合运用,以及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努力,初步控制了我国主要江河上重现期为10~20年的常遇洪水,在水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水利部于1988~1989年对七大江河和太湖流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40年间的防洪直接经济效益进行的全面评估,水灾防治工程的效益成本比值约为6.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