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预报预测准确性的提高源于以下两方面的进展。第一,水文情报越来越丰富。掌握水文情报是进行洪水预报预测的前提。我国历史上最早观测的水文情报是降雨,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小雨、大雨和急雨等的定性描述。以后,水位、流量和泥沙等因素陆续列为观测对象。与观测项目增多相伴随的,是观测范围的扩大,并在20世纪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的水文情报观测站网系统。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积累,使得我国的水文情报观测不仅时间序列长,而且样本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科学、记载的内容越来越详细,因而为洪水预报预测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基础。第二,水文情报的观测、传送方法和工具越来越先进。早期的降雨量和水位观测均由人工操作,20世纪初期开始引入自动记录技术,以后又逐步开发出自动测报系统。早期的水文情报传递也是由人工完成的。19世纪80年代晚期以后,开始使用电话、电报和传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增加了超短波、短波和卫星等传递方式,以及各种传递方式的组合。目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由于水文情报的不断积累,水文情报的搜集、传送和运用手段的进步,使得洪水预报预测的准确性随之提高,减灾效益日益显著。在1996年、1998年两年,因洪水预报及时准确而减免的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到480亿元和800亿元。
洪水预报是汛期制定即时防汛抗洪决策、进行洪水调度的重要科学依据,而洪水预测则在时间上有较长的提前量(预见期),因而可以为通过更多的措施防治水灾、减轻水灾损失提供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为此,近些年来不同学科的专家开始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暴雨洪水进行预测。这些预测结果相互检验、相互印证,也达到了一定的精确度。例如,从1984年开始,先后有6位专家分别用7种不同的方法预测出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预见期最长达到14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