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测系统的任务的复杂化,监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由原来简单的数据采集和显示,逐渐演变成具有各种统计、预测、决策功能的复杂软件系统。
在监测系统软件发展过程中,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因其能快速完成监测系统的主要数据分析功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期占主导地位。“组态”的概念可以描述性定义如下:组态软件是使用灵活的组和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具体功能如图1-8所示。
图1-8 组态软件功能图
国内应用较多的组态软件有InTouch、MCGS、iFIX、WinCC、EcHmi、组态王、力控组态等。现有的组态软件都能完成类似的功能:具有建立在客户/服务器体系上的可伸缩性结构;内置多种协议,支持开放式数据链接(ODBC),开放体系好;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设备、标签量、画面等)进行配置和编辑;都提供多种数据驱动程序;都使用脚本语言提供二次开发的功能等等。
但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发生变化,组态软件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局限性:(www.xing528.com)
1)数据传输与交换的平台受限性。目前在工控软件中广泛使用的基于DCOM的OPC规范存在着两大缺陷:平台受限性(局限于Microsoft平台)和DCOM技术穿过防火墙的能力差。这就限制了位于远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广域网甚至Internet进行连接。对Internet的支持程度。现代企业的生产已经趋向国际化、分布式的生产方式。Internet将是实现分布式生产的基础。组态软件能否从原有的局域网运行方式跨越到支持Internet,是摆在所有组态软件开发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Web服务受限制,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了基于SOAP的数据图形和其他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受到限制。
2)异构平台的数据整合。随着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大型的监测系统往往由分散的各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往往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和方案。因此用户需要将这些子系统集成,并架构统一的实时监控系统,这样的实时监测系统需要解决分散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的问题。
3)复杂决策流程的实现。原有的工业组态软件,主要完成实时数据的采集,历史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显示,报表和报警的形成及简单的监测和控制逻辑,不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分类、预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因此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监测软件开发,往往是借鉴现有的工控组态对数据实时采集和显示方面的优势,在其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复杂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建立基于Internet和web服务、满足异构平台数据转换和复杂决策流程实现的监测软件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