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与目标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来共同完成的。其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的各种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校外与野外体育活动。应使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一)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的与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保证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素养目标的中心环节;体育课堂教学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培养、科学知识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过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重要类型。
1.普通体育课(基础体育课)
普通体育课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具有基础性的必修课。这种类型的体育课有利于大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与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
2.选项体育课(专项提高课)
选项体育课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水平,选择某一运动项目或某一程度进行学习的必修课。这种类型的体育课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在某一专项中选择不同程度进行修学,提高学生从事某一项目的运动能力,形成一定的体育专长,充分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保健(康复)体育课
保健体育课是专门为身患残疾或慢性疾病等学生开设的必修体育课。这种类型的体育课有利于根据学生的残疾或疾病选择适宜的运动内容,主要目的是矫正某些身体缺陷,促进身体恢复健康,调节生理机能。
4.体育选修课
体育选修课是为大学生开设的由学生自由选择修学的体育课程。这种类型的体育课是在学生完成体育必修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某些运动项目、同一运动项目的不同水平或体育与保健理论知识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形成一定的专长,提高专项运动水平,加深和拓宽体育与保健理论知识。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教师和时间的自由度,并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既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又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二)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传统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文化学习效率,丰富校园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www.xing528.com)
1.早操
早操是大学生作息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因素。大学生坚持早操,是保持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早操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开展早操,对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场地条件和具体情况,早操可以采取集中做操或分散锻炼的形式。分散锻炼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每天坚持20~30分钟的活动,一般选择散步、健身跑、太极拳等锻炼内容,运动量不宜过大。
2.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体育课程以外的,为了达到锻炼身心、娱乐休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目的,在课前、课间、课后进行的,学生个人、自发小群体、学生体协、学校组织、俱乐部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
(三)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比赛规程进行的互相竞赛的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是推动大学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杠杆。大学的课余体育竞赛包括:校内体育竞赛,即校内各系科、各年级、各班级等之间进行的各种小型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并有广泛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以及全校性的综合性或单项竞赛活动。通过校内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校际运动竞赛,即学校组织少数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的学校与学校,或学校以上组织的各级各类体育运动竞赛。通过校际运动竞赛有利于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积极向上、敢于和善于竞争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课余时间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有一定体育运动天赋的学生运动员进行系统的训练。大学的课余体育训练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作贡献;二是作为学校群众性体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群众性体育的骨干,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体教结合”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以及大学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必将日益显著,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五)其他体育活动
1.野外活动
野外活动是指个人或集体靠智慧和能力,在环境复杂的大自然中,从事郊游、远足、野营、登山、涉水、攀岩等活动。此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技能和技巧。此活动本身还带有浓厚的探险色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险精神,倡导人与人的协作精神以及弘扬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野外生存教育,使学生学会在遇到挫折或意外时的求助和救生方法,达到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目的。
2.体育节
体育节以其时代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节一般是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重大国际、国内的体育活动,利用“体育周”或“体育日”的形式,开展专题性的体育主题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如体育专题报告、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表演和体育比赛等。体育节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