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的主旨不在于深究该如何给体育下一个完整定义,而在于表明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或者说无论从何种角度或层面来解释体育概念,都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体育概念的完整内涵。
(一)体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活动
所谓实践,简单地讲就是主体(人)对客体(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活动。与其他一些主客体分离的实践活动不同的是,体育实践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即都是人自身。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以人的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正是通过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实践,人才创造了体育。同时也只有在创造或实践各种身体活动中,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体育的内涵和魅力。因而,体育只能是人的物质或实践活动。但是,这种实践活动又不同于生产劳动和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客体是大自然,是人自身以外的物质世界,其活动结果可以物化到劳动产品中,对人的生存具有实际效用。而体育的客体则主要是人的自然属性,它的活动是非生产性的,其活动结果并不创造使用价值,而是改造人的自然属性。舞蹈、杂技等艺术活动具有与体育极为相似的身体活动表现形式,不易与体育划清界限。但是它们须遵从艺术活动的规律,具有艺术内涵和故事情节等特质,借助形体语言来展示或表演某种预定的情节或程式。不少体育项目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也具有艺术要求和表演功能,但是这些活动往往是体育目的要求和支配下的各种形体语言的表现,然后才选择合适的音乐以及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辅助和强化,或者说这只是“表明体育和艺术的结合,丝毫不能说明体育本质的任何改变”。
(二)体育是人类通过改造自身,与自然抗争的一种方式
体育作为人的创造物,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育不同于自然,它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实践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体育乃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产劳动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社会基本实践活动不同的是,体育是优化自身和强化体能的特殊实践活动,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人的身心状态的行为。正是借助这种改造自我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对身体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而使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人的生命体得以优化。可以说,体育是人以自身身体为改造对象的身体练习,是向自身身体极限进行挑战,与自然抗争的一种方式;是展示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追求操纵身体达到高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方式。(www.xing528.com)
(三)体育词义的认知取决于语境
自然语言逻辑认为,语境具有消除词语多义性和严格规定语词意义的能力。词义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认知者理解词义应从动态的语境中生成,由于认知环境因人而异,对同一话语的推理也会得出不同的暗含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理解明确的意义。同样,体育词义的理解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推理。如果在确定的语境中,体育的词义就非常明确,理解也应该不成问题。例如,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一句中,“体育”指的是竞技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义务组织群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一句中,“体育”指的是健身体育; “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句中,“体育”指的学校体育。虽然“体育”一词在三句话中有三种不同的意义。但是,在确定的语境中,它的词义很容易被认知。
(四)体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体育的内涵也不大一样。这一点,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体育概念研讨的三个阶段就可以看出。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确定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由此不难得出,体育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并且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需要决定了体育本质内涵和外延的大小。因此,体育概念的发展是必需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