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看法及新编高职体育与健康书籍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看法及新编高职体育与健康书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美国学者的主要观点“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它以美国体育界权威人士赫塞灵顿为代表。“体育是研究人体运动的艺术和科学。”这是塞顿和瑞锡克在《对体育总的看法》一书中提出的。随后,他在1986年修订版《体育原理》一书中,对体育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一般来说,体育可以认为是进行体操、竞技等活泼的运动。”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看法及新编高职体育与健康书籍

(一)美国学者的主要观点

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教育”。这种把体育转向教育目的的观念,是美国20世纪初期为体育所下的定义。它以美国体育界权威人士赫塞灵顿为代表。他当时所提出的体育含义对当前美国体育界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目前美国也有学者提出疑义,认为此定义在体育内容范围方面有些含混不清。

“体育是教育过程,它通过教学、学习、锻炼以及方法,促使身体得到发展和运动技能、体育知识、运动规则的掌握,解决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克鲁格在《体育中的动作教育》一书里给“体育”下的定义。克鲁格的定义包含了通过哪些手段达到一些什么体育目的,较赫塞灵顿所下“体育”定义更具体。

“体育是人们身体活动的指南,它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发展社交、情感和理智方面的品质”,这是克拉顿在《体育概论和事业》一书中对“体育”所下的定义。他把体育看作一门学科,包含的范围是有限的。

“体育是研究人体运动的艺术科学。”这是塞顿和瑞锡克在《对体育总的看法》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运动员、舞蹈者和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考虑姿势优美和完成动作的正确性,这是人体运动的艺术性;进行活动时,运用运动学的原理分析动作,运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来研究活动对肌体的影响等,所以它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这是他们把体育看作一门科学,从一门科学的角度给“体育”下的定义。

(二)日本学者的主要观点

“体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能力而有计划进行的身体运动。即使在有些场合,身体运动的计划性和意图性不那么明确,只要通过这种活动能使人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包括这种活动也可以认为是体育”,这是川村英男在1978年出版的《体育原理》一书中提出的。随后,他在1986年修订版《体育原理》一书中,对体育概念进行了具体阐述:“一般来说,体育可以认为是进行体操、竞技等活泼的运动。”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作为手段、媒介)所进行的教育”,这是日本学者前川峰雄给“体育”下的定义。他不同于川村英男,即不把体育作为身体活动的总和,而明确地指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身体活动只是实现体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媒介。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同时以培养健康的身体和理想的社会性格为目标的教育”,这是日本学者阿部忍给“体育”所下的定义。他同前川峰雄一样,认为体育属于教育的范畴。在他的体育概念之中,既体现了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身体性,又体现了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阿部忍的体育概念吸取了川村英男和前川峰雄两人学说的长处。但是,在探求体育的本质时却与前者不同,阿部忍主张体育不仅仅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而且还是对身体活动本身的教育。从概念的构造上来说,“体育和教育是完全相同的”,这是日本佐藤臣彦从“教授培养,引导善良,传授知识”这一教育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体育的本质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三)我国体育理论工作者对体育概念的看法

北京体育大学的曹湘君教授认为,体育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体育,其定义为“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狭义的,即身体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她的观点被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所采用。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王汝英和熊斗寅的看法是:“广义的体育采用体育运动,狭义的体育采用体育,用这两个名词来说明两个不同概念。”

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系的胡均升认为,“体育是社会现象,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过程”。(www.xing528.com)

天津体育学院的孙金亮同志从体育的二重性特点出发,把体育的定义概括为“人类社会群体,为了在人的肌体方面强筋骨,即增强体质、肌体机能、肌体活动和技能技巧;在人体精神方面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增进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进行的社会群众性的肌体动作体系,或称为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群体性的身体训练过程,就是体育——增进人体身心健康,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原武汉体育学院的黄序作副教授认为,“体育是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用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和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多功能,具有全球性社会领域的社会现象。它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杭州大学体育系的李翅鹏认为,“体育就是育体,即通过体育锻炼,使身心向着增强的方向发展,并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通常包括以增进健康为主的群众体育,以促进全面发展为主的学校体育和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竞技体育”。

徐州师范学院的刘秉果认为,“体育作为广义概念使用,还是比较恰当的,现在依然没有什么新词语可以代替它”。在以后的研究和探讨中,黑龙江省鹤岗市体委的朱显伟同志得出结论,将“体育”的定义概括为:“体育是人类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定义既反映了自然界对人体提出的要求,又反映着社会对人体提出的要求。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中,对体育概念作了如下表述:“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体育的内涵,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具体表达了体育的基本活动内容、目的和活动的性质三个方面。

我国1995年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概论》中对“体育”的概念作了如下定义:“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体育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的社会现象,是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胡晓风同志给“体育”所下的定义。这个定义,文字简洁,指出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涉及体育的作用,这是可取的。但定义中指出的“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体育作用的评价是否过高,值得进一步商榷。体育的作用是促进人的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这也是体育的基本任务。此外,概念中采用了“运动”,容易使人模糊,因为目前“体育”“运动”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和不同的概念。

北京体育大学吴光远认为,体育是人类通过身体练习来改造自身身体、挑战身体极限的实践活动。

(四)华东师范大学张洪潭教授的释义

在对体育概念进行了凝缩提炼、对体育术语进行了明晰分辨之后,就不难为体育下一个定义。体育: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这个体育定义的概念属性是(人的)肢体活动,概念种差是强化体能和非生产性,属性加种差,这样下定义才符合科学地揭示事物本质的形式逻辑

这个体育定义仅仅15个字,却具有最广阔的涵盖性和解释力,近20年来,始终有效地对体育类事物进行着甄别确认,对非体育类事物进行着辩驳排异。例如,赛马,虽是比试马匹的腿力,但必须有驭手的亲自驾驭,而驭手的身体与坐骑的和谐律动,又需要人体的力量、技巧、耐性以及灵活应变等体能要素的最佳配比。赛马虽可用来赌钱,却不会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赢钱输钱都不过是社会已有资金的转移,所以,具有非生产性的赛马业应当归属体育,只是由于赛马另有更为强大、更摄人心的博彩业管理,故而赛马业一向未曾牵涉体育。舞蹈、杂技,甚至斗牛也是这样,都需要参与者不断强化体能,都具有艺术性甚至冒险性而非生产性,理论上可视之为体育,实践中却另有明确归属。

20年前通用教科书就是这样定义体育的:“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此后20年来始终就是这样一字不改地进行旧版复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