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研究层面
理论研究层面主要包括大数据的特点和总体情况、大数据的经济价值研究、大数据的发展等方面。
(二)技术研究层面
第一,分布式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平台。这一技术能够使位置、功能、数据不相同的计算机进行协调合作,通过对计算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调控,达到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目的。第二,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处理时的关键步骤,也称数据勘探、数据采矿。这一环节主要进行知识挖掘,因为在庞大的、复杂的、无规律的数据中能够挖掘出暗藏的、不为人知的、有用的数据。电商平台就对数据挖掘有着广泛应用。在消费者浏览了许多产品并购买完商品后,电商平台能够通过收集客户的浏览信息,了解客户的特征、喜好。第三,云计算。云计算的功能是给予数据资源以储存、访问的平台。简单地说,云计算建构出了数据所需要的基础架构平台,使大数据的使用成为可能。第四,个人的大数据。个人的大数据指的是人们在运用网络时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常见的有人们的注册信息、登录用户名、密码、历史记录等。这些数据都能够储存在数据库里,但也存在数据被他人非法获取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第五,储存技术。储存技术为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如互联网巨头谷歌与百度都有着几十万台的服务器与硬盘,而且它们的储存设备一直在持续增加,为技术开发创造了条件。
(三)实践研究层面(www.xing528.com)
第一,政府的大数据。政府部门有着社会各方面的大量数据,如天气、教育、医疗、税收以及交通等。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它们的价值便能得到最大的实现。第二,企业的大数据。企业管理层局限于报表数据,更期待得到对经营决策有帮助的大数据,尤其是实时的大数据,而不是那些已经过时的技术。第三,互联网的大数据。根据有关调查,每年互联网的数据规模都比前一年增加一半。阿里巴巴凭借淘宝与支付宝获得了许多交易数据与信用数据;腾讯凭借微信和QQ获得了许多用户的数据。以上数据都能够用来对人们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大数据的内涵探究层面
从人类的认识史层面分析,不难发现信息的认识史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和实践不断拓展的历史。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四次信息革命。第一次革命以语言的出现为标志。语言作为人们进行实时交流与信息沟通的手段,促进了人际关系的构建,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语言的出现反映了人们认识和表达世界的需要,而且反过来给世界带来变化,可以说,语言是人们思维产生的基础。但是,语言具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即语言无法打破时空限制。第二次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造纸与印刷技术的出现。这一次革命使人们的思想打破了时空的约束,能够跨越时空传播,但是文字的传播离不开大量的交流成本与传播成本。第三次革命以通信的出现为标志。电报、广播、电视使文字、声音与图像可以长距离实时传播,为之后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基础。第四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结合,其特征是把一些信息转化为数据,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整个世界能够用0与1,以及逻辑关系进行建构。信息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的完美结合大幅度提升了信息传播与处理的速度,同时,人们对信息的掌握与使用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人类社会正式迈入信息社会。
哈特莱在《信息传输》这篇文章中将信息定义为包含新的内容与知识的消息。香农是信息的奠基人,他于1948年提出了信息具有肯定性与确定性的特征,并且排除了不确定性的存在,发明了信息量的概念和信息熵的计算方式。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中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认为信息是在对外部世界进行适应管控时所产生的交换内容。信息与物质或能量截然不同。美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吉布斯发明了向量分析,使人们能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随机性与偶然性。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将信息定义为加工处理后的数据,能够帮助用户进行决策。以本体论为基础,信息直接理解为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其中,事物可以指思维活动、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任何对象,存在方式包括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运动状态则是事物在时空运动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与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