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

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地区历来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战略要地。1949年,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00 年前的70%~80%下降到45%。1997 年特大干旱,辽河断流,全省减产粮食40多亿kg,水果6.3 亿kg,鱼1 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86 亿元。近几年来,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特别是吉林中部、辽宁中部和南部的缺水危机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东北地区原有湿地约1 亿亩。

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威胁

东北地区历来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战略要地。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商品粮基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失去了其往日的辉煌。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统筹协调地区间的发展,中央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总体格局下,东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治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重振东北地区雄风为目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1.东北地区水资源开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不断下降。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历史上曾高达90%,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1949年,东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00 年前的70%~80%下降到45%。1949 年后,东北地区人口在50年间从0.38 亿人增加到1.2 亿人左右,森林砍伐量继续增加,1987年的大火又烧掉了1000多万亩。据1993 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统计,黑龙江的森林覆盖率从1949 年的53.4%下降到35.6% (2000 年提高到41%),吉林下降到33.6%,辽宁下降到26.8%,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质量远远低于天然林。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使大片土地失去了生态屏障,水旱灾害和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2)干旱缺水不断加剧。20世纪5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的旱灾还不太严重,但随着森林减少、人口增加和耕地面积扩大,三江平原已是“十年七旱”,松嫩平原更是“十年九旱”。1995 年和1997 年,吉林省遭受特大干旱,60%的耕地受灾,绝收近3000万亩,减产粮食50亿kg,直接损失达100 亿元。辽宁的旱情更为严重,几乎是年年抗旱。1997 年特大干旱,辽河断流,全省减产粮食40多亿kg,水果6.3 亿kg,鱼1 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86 亿元。近几年来,东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特别是吉林中部、辽宁中部和南部的缺水危机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3)洪涝灾害日益严重。1951~1990 年,辽河流域平均每年受灾面积约300 万亩,成灾200万亩;松花江流域平均每年受灾面积约500 万亩,成灾360 多万亩。1990年以后,洪涝灾害呈不断加剧的趋势。辽宁省1991~1998 年洪涝灾害损失累计546.5 亿元(其中1994 年、1995 年分别为152.8 亿元和320.4 亿元),吉林省为437.6 亿元(其中1995 年、1998 年分别为201.6 亿元和140 亿元),黑龙江省为363.4亿元(其中1998 年为218 亿元),内蒙古自治区为244.3 亿元(其中1998 年159 亿元)。1998年松花江发生百年未遇的洪水嫩江发生500 年一遇的洪水,主要是由于嫩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草原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引起的。

(4)湖泊湿地不断萎缩。东北地区原有湿地约1 亿亩。由于人类不断围垦,湿地面积不断缩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三江平原上开荒3000 多万亩,使这里的耕地总面积达到5000多万亩,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几十年来累计生产粮豆1000多亿kg,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湿地大量消失,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50年来,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的开发累计减少森林、草原、湿地各1亿亩。列入世界湿地名录的扎龙湿地是著名的丹顶鹤栖息地,面积也从原来的2000多km2缩小到2000年的100多km2,2001 年以来,经过连续几年生态补水,面积恢复到700km2左右。

(5)水土流失呈加剧趋势。20 世纪50 年代,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5.6万km2,20世纪90年代增加到近30 万km2,其中黑龙江省由5 万km2增加到13.3万km2,每年流失土壤2.5 亿~3 亿t。黑龙江农垦系统的九三管理局,黑土层已由原来的60~100cm减少到30~60cm,北安管理局由30~50cm减少到15~20cm,有的地方已露出了底层的黄土。我国最肥沃的黑土地的黑土层正以每年0.5~0.8cm的速度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1/3~1/2。水土流失加快了河流、湖泊、水库的淤积,松花江河床已累计淤高2m。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界河由于水土流失,经常发生岸坡崩塌,造成大片国土流失。

(6)水污染不断加剧。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东北的水污染不断加剧。特别是辽河流域,1995 年废污水排放量已达到16 亿t,主要污染源来自赤峰、通辽、辽源、四平、铁岭、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明、营口、盘锦等大中城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辽河沈阳段和抚顺段在平水期均为V类水质,浑河自抚顺以下、太子河自本溪以下河段水质常年为V类或劣V类,辽河已列入我国重点治理水污染的“三河三湖”之中。20世纪70 年代,松花江受到150 t甲基汞的污染,目前仍有近60t沉积江底。1996 年,松花江废污水排放量36 亿t,为辽河的2倍。2000年,整个松辽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63 亿t,已超过“三河”之首淮河(62 亿t)。2005 年由于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特大污染事故,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水污染不仅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缺水危机。

2.振兴东北经济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紧密结合东北实际,认真借鉴其他区域的经验教训,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1)高度重视以森林、草原、湿地、河流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减轻水旱灾害、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屏障作用。

(2)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要突破行政区划和区域利益的局限,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奏效。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支流和干流之间、各盟、地、市、县之间,利害关系都是息息相关的,必须全面规划,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各负其责。

(3)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发展节水高效农业,走提高单产、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集约型节水高效农业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5)以煤炭铁矿石油等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提前考虑资源衰竭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走向是十分必要的,但应以节水、低耗、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不宜都去选择农业开发的方式,以免进一步加大对水土资源的压力。(6)坚持以人为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水资源开发治理的重点

(1)保障防洪安全。由于森林、草原、湿地遭到破坏,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防洪形势日趋严峻,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使洪水风险程度大大提高,因而保障防洪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按照人水和谐的思路转变防洪思想,舍得给洪水让出一定的宣泄和滞留空间,与水方便,与己方便。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按照防洪规划总体布局和洪水风险程度的高低,突出重点、确保安全。

对于松花江流域,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达到20~50 年一遇防洪标准,哈尔滨、长春等城市达到200年一遇,吉林、佳木斯、大庆等城市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再遇1998年洪水时能安全度汛。

辽河流域,干流堤防达到50~100 年一遇,重要支流达到50 年一遇,沈阳、抚顺等重要城市达到100年一遇以上。

(2)合理配置水资源。目前,辽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通过修建北水南调、东水中引等工程,优化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分布格局,缓解吉林中部和辽河平原特别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缺水危机。国际界河的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应适当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辽宁沿海地区具有海水利用的有利条件,2000年海水直接利用8.8亿m3,应进一步开发海水利用技术,替代淡水资源。

(3)加大节水力度。松辽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分区,基本不具备从外流域远距离调水的条件,只能通过松花江和辽河之间的互相调剂和加大节水力度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全面建设节水社会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应未雨绸缪,主动加大节水力度,避免走缺水时被迫节水的老路。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大力加强天然林保护,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屏障。50 多年来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减少1 亿亩左右,按每年每亩森林涵养水分100t计算,相当于损失天然水库100亿m3,这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禁止开垦草原,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草原保护力度,通过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草库仑和牧民定居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等多种措施,给天然草原创造轮牧、休牧、禁牧和自我修复的条件;

3)治理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多种手段,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抢救和保护黑土地。要加快国际界河治理,保护国土不再继续流失;

4)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流域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管理,按照水功能区划和污染物排入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核定各区域的最大允许排污总量,制定统一的废污水排入标准,严格省际断面的水质监测,全面实行水污染防治责任制。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用量,加强污染源控制。同时,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到2010年50万人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必须达到60%以上,省会城市达到70%以上,江河湖库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的要求,在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