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1 理论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和依据。
1.生态环境问题演变规律
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分布受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对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布进行研究,才能弄清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规律,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根据。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针对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2.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合理估算生态用水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根据。
3.水循环规律
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具有一定的规律,摸清并遵循水循环规律,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10.4.1.2 准则与目标要求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准则。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出发,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准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水循环的稳定、水量和水质的保护是基础
只有维持水循环的稳定,才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只有保护充足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有可能得到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能够维持水循环的稳定,保护好水量和水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植被的恢复,增加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制定,应该满足水循环的稳定及水量和水质保护的要求。(www.xing528.com)
2.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是关键
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是以正确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为前提的。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时,应该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能够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水资源有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多种功能。确定生态用水的目的就是为满足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
3.脆弱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重点
对河流水文起调节作用的天然植被和湖泊湿地,应该是生态保护的重点。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重要生态系统或脆弱生态系统,也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根据上述准则,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
(1)生态系统结构合理。良好的生态系统应具有不同生态单元的合理结构,不同的生态单元有不同的生态用水需求。如城市生态系统,需要持续稳定的生态补水,农田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森林生态系统的蒸腾蒸发要消耗大量的水。要根据流域水资源总体承载能力和维持各生态单元服务功能的目标合理分配水资源,才能保持合理的生态结构,兼顾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需水。
(2)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维持和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的重要方面。
(3)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水资源来保证。湖泊和湿地要有长期稳定的水资源输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前提之一。
(4)水量平衡。对于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前提。对于区域,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平衡关系,是维持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证。
(5)化学物质平衡。水量和水质密不可分,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水资源的价值。维持水化学平衡的实质就是保护水质,满足国民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对水质的要求。
(6)生态环境问题减少。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水密切相关,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可以归纳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因此生态水利体系应该有利于减少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