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联系,水利建设的资金、物质和人力需要从国民经济各部门获得,过多的投入会导致其他部门投入的减少和发展减速;同时水利建设又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供水、防洪、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保障,过少的投入又会使得各种损失增大。
合理确定水利投入的规模需要科学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即可以将水利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纳入国民经济系统进行核算,得到这个部门合理的投入规模和控制指标。但是,由于水利的产出与一般部门不同,其产出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因此,对于水利部门的投入产出分析需要特殊的计算方法来科学地核算其真正的总效益。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价值的变化。这样,可以通过水利与国民经济动态联系的定量分析,得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最优条件下,水利建设合理的投资及其分配、建设规模及其控制性指标等,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进行水利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物质和人力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搞好水利建设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水利投资,才能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水利体系。在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中应当反映出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利部门的资金、劳动力和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投入数量,反映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水利投资增加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第二,反映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水利建设不仅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所需要的资金、物质和劳动力,而且对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包括后向拉动作用和前向推动作用。水利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三项保障作用:①社会保障作用,如防洪减灾等;②资源保障作用,如城乡供水等;③生态保障作用,如水土保持,污水处理等。
总之,水利投入占用产出方法能够反映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是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