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水利投资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50 多年来,水利投资主体、投资数额、投资来源和投资渠道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投资总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6.19 亿元增至2005 年的747 亿元,按当年价计算,增加了120 多倍。投资主体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发展为由国家、集体、公司、个人等多元的投资主体体系。投资来源由国家财政和群众投劳折资扩大为财政投入、债券集资、股份投资与个人投资并重的多渠道投资方式。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由以防洪和灌溉为主要投资建设目标转变为集公益性和经营性为一体的投资建设体系。
按静态投资合计,1950~2000 年,全国水利基建投资总额累计达3554 亿元,占全国基建投资静态累计总额的3.6%。水利建设静态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10.9%。投资来源,据水利部门测算,1949~1987 年间群众义务投劳折资约占国家投资额的一半,改革开放以后从单一的国家拨款向多元化转变,群众义务投劳逐年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除了抗洪抢险、防洪除涝、国家投资群众经营收益的水土保持工程等方面还有部分群众投劳外,大中型项目建设中群众投劳很少,可忽略不计。在以下的有关研究分析中所引用的基建投资数除注明者外,均不包括群众义务投劳部分。(www.xing528.com)
由于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因时段而异。分析研究我国50年来不同时期水利基建投资基本情况,水利基建投资分析按四阶段划分进行:第一阶段1950~1978 年;第二阶段1979~1990 年;第三阶段1991~2000 年;第四阶段2001~2005 年。全国基建投资以国家统计局数据为准,水利基建投资以水利部统计资料为主。本书所列水利投资系指水利部归口管理的各项水利事业的投资,不包括其他部门管理的广义水利事业(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航运等)的投资。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水电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本书所列“水利投资”未包括电力部门管理的那一部分水电工程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