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1 发达国家取用水量的变化规律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取用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并表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规律。历史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总取水量在高速增加之后增长速度趋于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且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大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取水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由图2.2分析美国、日本和法国总取水量的变化,美国、日本和法国的总取水量在持续增长到占水资源量的20%左右后,增长速度放慢,美国甚至出现下降。美国在1980年取水量占年径流的比重达到20.7%,这是取水量最大的一年,其后取水量开始下降;日本在1975 年就达到20.4%;法国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达到20%左右。此时美国和法国的人均GDP值都达到12000美元左右。日本1985 年取水量占年径流的比重为20.7%,仅比1975 年增加了0.3%,但人均GDP却从不足5000 美元增加到11000多美元。从发达国家取水量的变化来看,虽然经济高度发展,但取水量是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图2.2 各国的取水量变化过程
单位GDP的用水量,美、日、法三国都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咸海水的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使单位工业产值淡水取水量大幅度下降。农业用水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基本都呈下降趋势。节水型器具(主要指节水型抽水马桶、节水型水龙头以及节水型淋浴器)的广泛使用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大量节约了生活用水。
用水结构的变化,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农业用水变化不大,略有下降;工业用水量也开始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缓慢下降;生活用水因为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态势。美、日、法三国20世纪50~60年代农业用水量下降较快,70年代以后农业取水占总取水量的比重变化基本不大,略呈下降趋势。工业取水普遍经历稳步上升—基本稳定—下降的过程。生活用水,美国1950~1980年基本保持7%~8%的比重,1990 年上升到10%;日本是持续增加的;而法国70年代以后稳定在16%左右。(www.xing528.com)
发达国家取水量的稳定和下降,主要因为:①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大规模开发之后,水资源的供求关系达到了基本的平衡;②20世纪70 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国际社会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重视水资源的节约;③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的加强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对水的需求;④产业结构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及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使得对水的需求下降。
2.2.4.2 我国取用水量的分析与预测
自1997 年以来,我国总用水量基本稳定在5600 亿m3,用水规模与美国相当。根据国情分析,我国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水量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①人口众多,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且灌溉用水效率较低;②作为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及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用水效率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又紧缺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只有依靠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尽管我国的节水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农业和城市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2000 年单位GDP用水量比1980年减少约84%,2005 年又比2000年减少5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发达国家用水变化的普遍规律研究表明,鉴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技术和管理的支持,总取水量在持续增长到水资源量的20%左右后,增长速度会趋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用水量将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对评估我国可利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对未来水利投资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参照发达国家的用水变化规律,经济技术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后,GDP快速增长,并未引起用水量显著增长,用水弹性系数迅速减小,用水量甚至呈现“零增长”。因此对我国水供求的长期预测,应结合实际,采取动态调整的预测方法,以利于水利投资结构与方向的优化决策和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