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水利发展历程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水利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水利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明显与经济相联系的特征。综合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均GDP来划分水利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 世纪70 年代前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时期,人均GDP大都在4000~7000美元之间,发达国家处于水利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时期。

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水利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水利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明显与经济相联系的特征。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水利的要求和认识不同,水利显著受到相应发展阶段经济支撑能力的影响和制约。综合许多发达国家的情况,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均GDP来划分水利发展的不同阶段。按人均GDP达到4500~5000美元为界,水利开始从大规模建设向重视资源与环境管理型转变。美国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向重视水管理转变,其1970年的人均GDP为4850美元;日本在70年代中期进入加强水资源管理时期,此时的人均GDP为4500美元左右。

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未达到“发达水平”,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时期。如美国1928年通过《鲍尔德河谷法》建设胡佛大坝开发西部水资源,1933 年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开发田纳西流域。法国1933 年成立罗纳河公司开发罗纳河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 世纪70 年代前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时期,人均GDP大都在4000~7000美元之间,发达国家处于水利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时期。水利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1)以不断扩大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外延式的增长方式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水库数量、库容量、各类水利工程取水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主要河流流域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2)水利投资增长,基本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趋势。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但仍以国家投入为主,逐步形成以国家、地方、受益部门和私营者共同分担投资的机制。对防洪、灌溉、供水、水电、水土保持航运等不同领域开始按照不同的开发利用性质采取不同的投资政策。

(3)从水利发展初期以发展灌溉解决粮食问题和防洪减灾为先,转变为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力开发水电资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电力,重视供水以满足城市和工业的需要。

(4)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形成了强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80 年代、90 年代人均GDP相继达到10000美元、20000美元,经济发展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水利发展基本从以水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管理为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针对水资源短缺以及经济社会对水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对水供需关系进行研究和实行需求管理,核心思想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

(2)逐步加强水质和水环境管理。通过颁布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建设水质监测网和对污水进行处理等综合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

(3)进一步调整防洪政策。改变此前单纯依靠工程措施的防洪政策,强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但各国采用的非工程措施的方式依国情而不同。

(4)重视管理体制的创新。这一时期对水资源管理的加强促进了对水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提倡按流域进行管理,水管理机构和部门间的协调,公众和用水户更多地参与水管理,加强水法制建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