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为主并调控在先
同人类对待疾病的态度一样,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采取各种方法防患未然,不是仅仅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去治疗、调控,而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教会运动员心理调控的方法,让他们主动把心理状态调控到最佳水平。
(二)长期坚持并系统训练
任何一项高超的运动技能,如射门、扣球、三分投篮等,都需要在技术训练中进行亿万次的重复练习和比赛中的千万次的重复运用,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比赛中发挥出效力。同样,任何一项心理调控的技术,如焦虑水平的调控能力,注意力的调控能力,动作表象的能力等,也必须经过千万次的技术练习,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其效力。再优秀的教练员,在比赛中对门外汉做技术指导,其作用也是极为有限的,不能指望取得胜利。同样,在比赛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也无法对没有任何心理技能训练基础的运动员进行卓有成效的帮助。
心理技能训练一开始应在专业心理等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心理工作者应同教练员、运动员一起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心理训练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必要时可改变计划)。教练员自始至终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全过程,以便将来可以独立实施心理训练。
(三)积极主动与自觉配合(www.xing528.com)
心理训练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运动员的自觉性,如果他们不相信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不了解心理训练的原理,对心理训练持怀疑、观望、否定的态度,在教练员的强迫或命令下接受心理技能训练,不仅会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因为任何心理技能训练手段的掌握和心理技能训练,都不可能离开人的主观状态而起作用,如果失去了内部动力,产生了厌烦和对立情绪,就失去了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
(四)与专业训练相结合
应努力把心理训练同专项运动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训练的内容穿插到运动技能学习和比赛情绪控制等实际问题中,使心理技能训练具有专项运动的特点。但是,也不能片面机械地要求每次心理技能训练课的实施都带上专项运动内容。
(五)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
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训练的效果可使运动员得到及时和明确的反馈,这是维持和提高心理技能训练动机的一个关键。没有这种反馈,很难长期坚持心理技能训练。量化的评定指标主要有主观体验性的、生理性的、生化性的、行为的和比赛成绩的指标。用比赛成绩作为评定指标应十分谨慎,因为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不但很多,而且可能会有交互作用。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无法采取实验手段和统计方法隔离或控制其他因素而纯化心理技能训练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技能训练和比赛成绩作为一因一果就会有极大的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