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能训练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比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其具体作用如下。
1.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会降低学生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直接影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一些学生或参赛者平时的成绩很好,可是一到测试或比赛时就发挥失常,甚至出现“怯场”现象。这是一种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典型的心理问题,而这种不良情绪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如在体育考试、表演和比赛时的过度紧张,在学习某种动作技能时的恐惧和害怕心理,以及在体育活动中有消极的思维和情绪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或参赛者产生自卑、恐惧、忧虑等不良反应,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技能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出现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反应时的生理变化信息,逐步提高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有效地解决由于这些情绪问题而导致的学习障碍。
2.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常常会出现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矛盾、人际关系不良、教师或教练员的苛刻要求、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比赛的不成功以及身体受伤等情况。这些都可能会使学生和参赛者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薄弱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不好的原因之一。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克服体育活动或训练中的种种困难,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身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应加强学生的心理技能训练,使他们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对肌肉活动的训练,而且也需要对心理技能进行训练。传统的动作技能学习大多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实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不仅需要较长时间的身体练习,还需要适宜的心理技能训练。(www.xing528.com)
在动作技能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心理作用尤为重要。心理技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脑对肢体的调节和支配能力。例如,通过表象训练,能使正确的动作过程在人的头脑中反复重现,这可以起到积极强化动作的作用。因此,应把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智力和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把心理练习与身体练习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由于心理练习基本上不受时间、地点和器材等方面的限制,而且身体几乎不会产生疲劳,因此在提高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在青少年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对动作技能进行心理练习比完全不进行心理练习的学习效果好,但是,只进行心理练习而从不进行身体练习,其效果又是最差的。
4.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加快学生身心疲劳的消除。一定负荷量的体育活动会使学生的身体和神经系统产生疲劳,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技术比较复杂、竞争激烈的运动之后,更容易出现精神疲劳。有不少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在承受了连续的大负荷训练或比赛后,产生倦怠、训练中断和受伤等不良后果。
以前,对于此类身心疲劳一般是通过休息、睡眠和补充营养等手段来加以消除。而现在,消除身心疲劳的手段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涉及医学、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加快疲劳消除及体力和脑力恢复的进程,尤其是对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在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之后,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加快消除他们的身心疲劳,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和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