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是改善情绪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活动的情绪效应有短期和长期两种。体育活动参与者锻炼后能体验到运动愉快感,即个体锻炼后能产生满足、愉悦、舒畅。体育活动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激活并达到愉快水平的重要途径。适度负荷的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这种物质能使人们在运动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
(二)体育活动可促进智力发展,增强神经系统功能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还可以使其对身体内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和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外,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例如,一般人从感受到信号(如见到光或听到声音)到立即做出反应的时间需要0.3~0.5秒,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只要0.12~0.15秒。
(三)体育活动对缓解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宣泄功能,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释放内心的压抑,忘却烦恼,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愉悦,加之运动能使身体发热、出汗,这都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能降低心率和血压的效果。一般的体育锻炼比沉思和音乐欣赏更能促进个体从强烈的压力情境中降低皮电反应的速度;另外,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在面临压力时,生理上的压力反应更小,也能更快地恢复过来。
(四)体育锻炼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锻炼与比赛,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亲近感。他们不必用语言,有时只需要通过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或不自觉地互相产生一种情感。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拓宽交往范围,结识更多的朋友,克服孤独和寂寞感,培养合作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www.xing528.com)
(五)体育活动对培养意志品质的积极作用
体育活动的特点在于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变化、动作难度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畏惧和紧张等)。通过练习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且需要默契配合的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手球等)可以锻炼个体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练习需要克服生理极限、持久性的项目(如长跑、游泳等),可以锻炼个体坚韧的意志品质;通过练习需要腾空、跨越障碍的项目(如跳高、跨栏、体操、武术等)可以锻炼个体勇敢的意志品质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六)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脑疲劳
在体育活动时,由于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合理交替,导致运动神经中枢兴奋,使得与文化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缓解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另外,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使他们的精力更加充沛,具有持久地承担文化学习任务的能力,并能充分挖掘与开发学习潜力。
(七)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体格强健,精神抖擞,因此,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体育活动还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使人们保持心理平衡,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目前,尽管这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活动为什么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