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简介
《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创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黄自。该曲子出自清唱剧《长恨歌》的第三乐章,讲述的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段史实,即安禄山在渔阳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结构分析
《渔阳鼙鼓动地来》为二段式基础上的四段式,是变奏曲和分节歌结合的结果。对于这首作品的结构,可用图9-1进行表示。
图9-1 《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结构图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排练
合唱指挥在对《渔阳鼙鼓动地来》这首作品进行排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A段的分析与演唱
A段的前奏在低音区的音型容易使人产生紧张、沉重的情绪。合唱首先由男低音以mp渐强至mf的力度领进,将安禄山带领的叛军逐渐逼近长安城的情形进行了生动表现;随后以P的力度对长安城内君臣纵情欢乐的场景进行了描写,而“突然”的六度大跳将纵情欢乐之人在听到长安城即将被攻陷时的意外与惊慌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到a′b′句的(23—30小节)的四声部以f力度齐进时,听众仿佛已经能够听见两军在城外的厮杀;后c′d′句(31—38小节)先音程后合一的合唱写法与高声部mp和低声部mf的力度对比以及最后的重音记号,表明了长安城已被安禄山的叛军攻陷,整个朝廷都处于极度惊恐的状态。
在对这一段进行演唱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a句男低音须顿中带连,强调音头,且保持充分的头腔共鸣。第一男低音应刚健有力且饱满;第二男低音应充实、有力,充沛而宽厚。
第二,在演唱a句的mp和p时,应采用弱声唱法。
第三,a′b′句(23—30小节)男高音开始的“渔阳鼓”起于高音区的f力度,练习时可先用弱声,找到头声状态及“交点”的感觉后,再小心地增强。c′d′句(31—38小节)高低两个声部mp和mf的对比,男高音的mp具有描写意味的话,男低音的mf似乎有不满和讽刺的情绪。这种情绪在随后四声部带重音记号的演唱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2.B段的分析与演唱
B段中间的b′′句“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由一声部领唱,Ⅳ声部应和,并用渐强对军民的愤慨情绪进行表现。b′′向f和声小调的转换时,这种情绪被推向了高潮。“指日下长安”的伴奏中出现了半音阶急速下性的音群,这表明了叛军在进攻长城时势如破竹的气势。(www.xing528.com)
在对这一段进行演唱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b′′句第一男低音以p的力度进入时应表现出因目睹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而对战争感到极为悲愤的情绪,后面的应和则是进一步对导致战争爆发的统治者进行痛斥。随着反复句力度的增强,情绪的力度也不断增强。应和部分的男高音声部应音质充沛、结实而响亮。
第二,“下长安”的八读大跳后,四声部由前面的音高进入第二提位,必须在未达到这个音之前先增加气息,提高和更换位置,做好充分准备。此外,第二提位前注意少用胸腔,多用头腔共鸣。
3.A′段的分析与演唱
A′段回到主调为缩减再现,主题句第三次出现,四个声部以ff的力度齐进,将愤怒的情绪推向最高潮,第三句与A段不同的是由男低领进,力度与男高一致,最后以带强音记号的音群结束。
在对这一段进行演唱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B段末尾的“指日下长安”可处理成与A′段的开始句连接起来。
第二,四声部在高音区以ff的力度齐进时,位强而不炸。
第三,结尾句除应演唱得饱满有力,“哪管他社稷残”可用保持音记号以示强调。
(四)《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指挥
合唱指挥在对《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指挥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品的拍子要以实拍为主。
第二,要注意强调作品中的多处强音。
第三,力度变化应有明确的预备。
第四,该作品属于进行曲风格,但直到再现部激愤的情绪才出现,因而合唱指挥在整个指挥过程中,要注意克制前段的情绪与动作,以便更明显地突出后面的情绪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