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指挥的产生
中国歌曲艺术从起源上来看,与古代先民的巫术仪式、祭祀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知道,中国艺术歌曲在最初产生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既然巫术仪式、祭祀活动是中国歌曲艺术的起源,而巫术仪式、祭祀活动是庄严的、神秘的,要求整齐统一,因而巫术仪式、祭祀活动中出现的与舞蹈节奏相呼应的群体歌声,就是最原始的合唱。不过,由于自然生理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演唱时的音高、音色等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若是在群体歌唱中允许每一个歌者都率性自由地进行演唱,则群体歌唱会变得十分混乱。这时就需要一个能够引领全体歌唱者形成统一节奏的人,而巫术仪式、祭祀活动中的巫师或祭司就成为最合适之人。他们通过敲击器具或用脚踏地来击拍,引导全体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节奏、音量等的统一。如此一来,原始的合唱艺术和最早的指挥便产生了。
中国在进入西周时期后,便出现了麾。学者们普遍认为,麾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指挥棒。相比现在的指挥棒来说,麾要大很多,而且有比较多的装饰。其中,麾首常用的装饰物是龙头;麾杆常用的装饰物是锦帛,锦帛上会画有的龙身,且颜色多为黄色或是红色。在指挥乐工时,麾有着非常明确的指挥功能,即抬起麾就意味着音乐开始,放倒麾或停止挥动麾就意味着音乐结束。总之,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产生了指挥的雏形。
(二)中国指挥的发展
中国在产生了指挥的雏形后,指挥艺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获得突破性的发展。直到17世纪中期时,随着西方铜管乐队(军乐队)进入中国,中国的指挥艺术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时,意大利歌剧《好姑娘》在北京宫廷中上演,而且演出过程中使用了乐队。该演出取得了成功,其中指挥者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过,关于这次演出的指挥者无从考查。(www.xing528.com)
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开始成立乐团。1879年,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成立,后于1922年更名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简称“工部局乐队”)。工部局乐队在成立后,为了提高乐队的整体水平,引入了大量来自欧洲的优秀演奏家和指挥者,如德国指挥家柏克(Burke)、意大利指挥家帕契(Mario Paci)和富阿(Arrigo Foa)等,他们为工部局乐队带来了辉煌成就。大约从1938年开始,工部局乐队才开始吸收中国籍演奏员。1946年,工部局乐队被纳入政府的管理之中,但其指挥仍然是由外国人担任。在这一时期,除了工部局乐队,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不过,该乐团的演奏家和指挥都是外国人。
虽然说工部局乐队和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及指挥几乎都是外国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20世纪末组建属于自己的乐队。事实上,在这一时期,我国已出现不少属于自己的乐队。比如,在1923年时,萧友梅组建了“北京大学管弦乐队”,乐队的所有成员都是中国人,他自己也出任指挥一职,不过该乐队在组建后并未持续较长时间,在1924年便被奉系军阀撤销了;黄自、谭小麟在1936—1937年间创办了“上海管弦乐团”,乐团的成员也都是中国人,指挥一职由吴伯超和李惟宁担任,不过该乐团也持续时间不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便被迫解散了;重庆在1940—1941年间,先后创办了“中华交响乐团”和“国立音乐学院实验管弦乐团”,两个乐团的指挥都由中国人出任,包括马思聪、吴伯超和郑志声;在1946年,“中央管弦乐团”成立于延安,团长是贺绿汀,指挥是李德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指挥在中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指挥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组建了15个以上专业的群体性艺术表演团体,包括中央乐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等。除了北京,其他省、市及各军区、军种也都建立了乐队及合唱团。
乐队及合唱团在中国的大量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指挥艺术的发展。具体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促进音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向国外音乐事业发达的国家派遣音乐专业人才,来提高我国指挥队伍的整体素质。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等都曾在这一时期被国家派往苏联及东欧国家学习指挥艺术,学成归来后成我国优秀的乐队、合唱及歌剧指挥,为我国指挥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又如,积极鼓励我国的专业音乐学院开展指挥培养工作,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指挥人才。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一些地方艺术院校就成了指挥专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指挥人才以及从事音乐指挥教育的优秀师资。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指挥艺术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自1979年开始,随着中国对外音乐交流的不断增多与逐渐深入,指挥艺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且指挥人才层出不穷。同时,这一时期的指挥人才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积极走向国际,参与各种国际性的指挥比赛或合唱比赛,并取得了不俗成绩。这对于我国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指挥艺术发展成果、传播中国的音乐文化也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专业音乐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指挥人才的培养,为充实我国的指挥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后,随着我国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音乐人才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指挥艺术发展将不断取得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