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利他惩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网络环境利他惩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前人研究表明,利他行为的出现与否,程度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称为“旁观者效应”[1]。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因此,在虚拟环境中,关于旁观者的多少对利他惩罚的影响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实验5:网络环境中利他惩罚的旁观者效应:旁观者人数对利他惩罚的影响。

网络环境利他惩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对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前人研究表明,利他行为的出现与否,程度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称为“旁观者效应”[1]。这首先是一种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即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地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同样,利他惩罚作为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是否也会有旁观者效应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的特定特点,如网络的匿名性(促进求助者更多自我暴露)、及时性和互动性(高效率、低成本)有可能在网络环境中的助人行为与在现实环境中的助人行为会有差异。研究者认为,网络人际交往空间的隐蔽性较好地避免了“责任扩散”的可能性,即在网络环境中,群体中人群越多,就能获得越多的帮助。而有研究显示,在虚拟环境中,同样会出现旁观者效应。在网络环境中,有研究者认为,旁观者效应同样也会出现。近期的研究证明旁观者效应仍然会在新媒体内容中出现(Fischer,Krueger et al.,2011),并且存在网络旁观者效应(Palasinski,2012)。有研究指出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求助时,电子邮件接收者人数会显著影响被试的助人意愿和助人的质量。而在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也显示出旁观者效应,即虚拟社区的规模显著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和质量(e.g.,online response via e-mail,sharing of virtual knowledge;Barron & Yechiam,2002;Blair,Thompson,& Wuensch,2005)。Lewis,Thompson,Markey等人(2000)对400个聊天室里的利他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聊天室的人数和得到帮助所需要的时间显著正相关(Markey,2000)。有研究者对电子邮件中的利他行为进了实证的探讨,表明其他人的在场减少了回复E-mail的意愿,但不回复E-mail的人数与在场的其他人的人数不成比例(Carrie A.Blair,2005)。

同样,也有矛盾的结果出现,即在虚拟社区的人数会促进利他惩罚行为的出现(Wuensch,Grossnickle,& Cope,2004;Markey,2000;Voelpel,Eckhoff,& Forster,2008)。经典的研究将旁观者的人数与利他惩罚的比例绘制成图表,认为旁观者越多,对被试助人的影响越大。因此,在虚拟环境中,关于旁观者的多少对利他惩罚的影响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www.xing528.com)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也将探索在虚拟环境中,当被试之间的身份都是匿名的,被试完成任务阶段是否有旁观者效应的出现。基于此,研究者设计了第5个实验。

实验5:网络环境中利他惩罚的旁观者效应:旁观者人数对利他惩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