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他惩罚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利他惩罚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负性情绪缓解这一指标作为因变量,将利他惩罚是否有代价作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显示,主效应不显著,即利他惩罚代价的大小与负性情绪缓解的关联不大。这与实验2的结果是一致的。目前将金钱选择和信用选择作为因变量,将金钱惩罚、信用惩罚、对惩罚结果的期待等作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均得出差异不显著的结论。

利他惩罚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结束后对被试的访谈来判断被试是否真正理解在程序中所要填写的内容,经过审核,共有43名被试(男21,女22)没有怀疑实验目的,结果符合要求,因此在实验3中,共有有效数据42份。

5.3.3.1 利他惩罚中即时情绪的缓解

首先,将利他惩罚之前和利他惩罚之后被试填写的综合即时情绪的指标拟合成一个关于负性情绪的指标,利他惩罚之前的情绪克伦巴赫系数为0.889,利他惩罚之后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867,拟合指标较好。同时将负性情绪释放问卷的两个题目结果拟合为负性情绪释放指数(α=0.946)。

在有条件惩罚条件下,将被试在利他惩罚前的即时情绪与利他惩罚后的即时情绪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利他惩罚前的负性情绪(M=50.75)要显著高于利他惩罚后的负性情绪(M=24.82),即有条件的利他惩罚有效缓解了被试的负性情绪,t(23)=5.251,p<0.01;在无条件惩罚条件下,被试在利他惩罚前的负性情绪(M=48.53)要显著高于利他惩罚后的负性情绪(M=26.07),无条件的利他惩罚有效缓解了被试的负性情绪,t(19)=4.539,p<0.01。

将即时情绪指标作为变量,将利他惩罚前后的两次时间点作为被试内变量,将惩罚有无代价作为被试间变量,则为2×2混合实验设计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交互效应不显著,F(1,41)=0.316,P=0.577;利他惩罚前后的时间点主效应显著,F(1,41)=61.334,P<0.01;惩罚有无代价主效应不显著,F(1,41)=0.005,P=0.943。

结果显示,无论是有代价的利他惩罚还是无代价的利他惩罚,只要被试进行了利他惩罚这一行为,就会显著减少被试的负性情绪。

将负性情绪缓解这一指标作为因变量,将利他惩罚是否有代价作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显示,主效应不显著,即利他惩罚代价的大小与负性情绪缓解的关联不大。

5.3.3.2 当惩罚力度为金钱时,惩罚有无代价对惩罚力度的影响

在有代价惩罚阶段,当观察者用掉一个金币,会相应使不当获益者损失3个金币,所以,在这一实验情境中,观察者用掉的金币数量的三倍就是对不当获益者的惩罚的金币数量,也就是惩罚的力度。在无代价惩罚阶段,观察者不用付出金币,就可以对不当获益者进行任意数额金币的惩罚,这也是利他惩罚的力度。

将惩罚力度作为因变量,有无代价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效应显著,F(1,41)=26.171,P<0.01。这说明,惩罚有无代价对惩罚力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有代价条件下的惩罚(M=11.84,SD=5.00)要显著小于无代价条件下的惩罚(M=21.29,SD=8.27)。(www.xing528.com)

5.3.3.3 当惩罚力度为信用时,惩罚有无代价对惩罚力度的影响

在有代价惩罚阶段,被试得知自己对不当获益者的信用评价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在这一阶段,被试被要求自己填写自己可以接受的金额,实际上,只要金额大于零,都会显示提交通过。所以,被试填写的提交金额就可以看作被试为了对不当获益者进行信用评级的付出,平均为4.05。将这一组结果与金钱这一变量的中值5进行one-way T检验,t(18)=10.3,p<0.01,说明被试为了能够对不当获益者进行信用惩罚,更倾向于付出较低的代价。这与实验2的结果是不一致的。这可能与被试同时进行了金钱惩罚和信用惩罚两种惩罚有关。被试在金钱惩罚阶段已经损失金钱,在信用惩罚阶段不愿意有更多的金钱损失。

在无代价惩罚阶段,观察者不用付出金币,就可以对不当获益者进行任意数额金币的惩罚,这也是利他惩罚的力度。

将惩罚力度(信用评价)作为因变量,有无代价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效应不显著,F(1,42)=0.533,P=0.469。这说明,惩罚有无代价,对惩罚力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与实验2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当惩罚媒介是信用时,无论被试是否需要付出代价,结果是相对一致的,也可以理解为是相对公平的。

5.3.3.4 选择信用还是选择金钱

在无代价惩罚阶段和有代价惩罚阶段,被试选择金钱惩罚和信用惩罚的次数见表5-1。

利用非参数检验,得出结论,双尾检验结果为Z=-0.857,p<0.01,说明有显著差异。

目前将金钱选择和信用选择作为因变量,将金钱惩罚、信用惩罚、对惩罚结果的期待等作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均得出差异不显著的结论。所以,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择金钱惩罚,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物质惩罚,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表5-1 选择金钱惩罚和信用惩罚的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