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一国际班部分学生在学校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现象比较严重,任课教师反映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联网打游戏。为此,老师们非常焦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也向家长们通报了情况,引起多数家长的共鸣。于是该班家委会制定了一条新“班规”:
1.对于我行我素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无论任何理由,只要被老师看见或发现,无论在使用手机做什么,第一次由老师没收并请家长来学校认领。
2.对于屡教不改,仍然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一经发现,手机则由学校保管至学期结束。
3.对于一意孤行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开始每次扣减该同学GPA成绩并处以适当的处分。
此条新“班规”一发到家长群里,多数家长都表示赞成和支持。
然而,有一位家长和学生却拒绝签字同意。他们的理由是:
1.父亲认为女儿基本不会用手机长时间玩游戏或在网上闲聊。
2.她家离学校较远,父亲又经常出差,每天放学孩子都会跟父亲电话确认,是否要家长接。由于每天都要这样,孩子不想因此事天天去麻烦老师借电话用。
3.手机可以帮助孩子练习英语听力和更方便地查阅英语单词。
“班规”是需要全班集体遵守的。由于个别学生和家长说“不”,这条新“班规”该不该执行呢?如果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强行通过新“班规”,似乎对那个有正当理由的学生有点不近人情;如果只对这个学生“网开一面”,则对其他的学生也不公平,更会给今后的班级管理带来更多麻烦。
试想,如果您是这个国际班的班主任,该怎么处理呢?
有很多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带手机进入校园,并且三令五申如果有违反就要没收手机。其实班主任们都知道,一定会有学生悄悄把手机带来的,有的是家长不顾学校规定让孩子带着的,有的是孩子不让家长知道自作主张带来的。
手机带到了校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在课堂上悄悄地玩游戏、聊天、看小说,有的被老师发现,有的没有被发现,但是学生之间都看在眼里。于是出现有的跟风学样;有的不在课堂上玩,而是利用各种休息间隙,躲到厕所或者人少的角落去玩;还有一种是上下学的路上玩,在学校里不拿出来玩。
学生自作聪明,或者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班主任们都知道。除了学生的不遵守校规校纪,还有家长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班主任都遇到过那么一两个家长,就是要求孩子带手机上学,理由振振有词,基本雷同于求助案例中家长的理由。遇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的工作就陷入了被动之中。
为了防止自己在此类问题上出现僵局,我的做法是未雨绸缪。
比如带班之初,无论是小型家长会还是全班学生家长会,我都会谈到手机的问题。我会把前几届学生中因为手机而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个案的形式描述给家长听。下面这些话是我以最诚恳的语气告诉家长的:
“总有家长对我说:老师,我们家小孩一直玩手机,喊也喊不听,怎么办呢?每当家长这样向我告孩子状的时候,我总想叹气:能怎么办呢,孩子已经成了手机控,神仙也没办法了。可是,手机是你买给孩子的呀,你以为自己孩子的自制力强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却不知道孩子终究是个孩子,大人都一个个成了低头族手机控,何况孩子呢?是你的错,你还来向我告孩子的状,岂有此理。我只能说你活该。我没有办法。上游没有筑牢堤坝,河水泛滥了,你指望我在下游拦住洪水,怎么可能呢?”
“高科技从来是把双刃剑,目前来看,手机对于学生而言,弊大于利。首先是对视力的伤害。其次是思维能力的退化,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通过手机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答案,久而久之,就懒于自己思考难题了。”
“更可怕的是亲情淡漠,人心疏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孩子和家长在一个房子里,但是你在这个房间玩手机,我在另一个房间看手机,零交流,暖融融的亲情何在?孩子得不到亲情,自然会在虚拟空间寻找补偿替代,一个陌生人的一点点小温暖就可以轻轻松松打败10多年的血缘亲情。因为手机,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一家人外出走进大自然了?有多久没有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了?总有人在低头看手机,对不对?”
“你的胆子大得让我害怕,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定型的时候,你就给孩子买了手机,网络上有多少黄、赌、毒、滥、骗等着他(她)。”
“乔布斯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美国2007年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全国范围禁止学生教室内使用手机;芬兰2007年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违者处以10万欧元罚款;日本2009年全国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这些真诚的话语必定会让绝大部分的家长取得共鸣,舆论导向已经形成,此时再谈到学校的校规校纪,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一种命令式禁止,而是站在孩子和家长的立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真心诚意。(www.xing528.com)
以最大的诚意做事,但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算有死刑,也会有人顶风作案。总有学生违反了规则把手机带到班级来了。我的做法是:每天早晨进入班级后连喊三声“有没有同学不小心把手机带来了,带来的话先放到我办公室抽屉里,放学后带回去,明天不要再带来。”这个做法,是让学生内心产生矛盾斗争:放还是不放?如果不放,那就是明知故犯,犯错成本比较高。
总有家长依然说要让孩子带手机,但是这样的家长不会多,那么就可以特事特办。
求助案例中提到的情况如何处理,我谈一下看法。案例中的新班规有三条:
1.对于我行我素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无论任何理由,只要被老师看见或发现,无论在使用手机做什么,第一次由老师没收并请家长来学校认领。
2.对于屡教不改,仍然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一经发现,手机则由学校保管至学期结束。
3.对于一意孤行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开始每次扣减该同学GPA成绩并处以适当的处分。
这样的班规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冰冷的制度没有一丝弹性,容易引起反感。可以稍作修改,在1、2、3点后面添加一条“4”:
4.如果有家长因特殊情况不得不让孩子每天带手机来上学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写清特殊理由,经班主任批准,学生手机带来后放在班主任办公室抽屉里,钥匙由学生和班主任共同保管,放学后取回。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玩手机,则没收手机。
看这个求助案例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点疑惑:为什么是班级规定不得带手机?学校没有这样的规定吗?
如果学校没有规定不允许带手机来上学,那么这个班级要执行这样的新班规必定困难重重,学生们心理极不平衡,为什么别的班级可以带我们不可以带?
如果学校本身有规定不准带手机,那么这个班规就应该与学校的规定保持高度一致,不需要自作主张。“1、2、3”后面加上的“4”让学生和家长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人性化管理。
如果这样的补充家长还是无法接受,班主任可以提请学校领导出面和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如果你实在无法接受学校的管理方式,那么只能抱歉地请你另择他校了。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要注意,如果不是你自己班级的自作主张的一种规定,而是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定,如果有家长坚决不愿意执行,那么班主任不要与家长单打独斗,而应该提交学校层面,由学校出面与家长沟通。
学校一旦出台了不允许带手机的规定,就要在醒目处张贴提醒,班级里也应该有类似于“如果不小心把手机带来了请立即交给班主任”的提醒。
如果学校是允许带手机的,只是规定上课时不能够使用手机,那么案例中的这个班级就可以采用“1、2、3、4”去要求班级的学生和家长。班主任还可以向学校层面提出手机使用时间段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学生的手机问题,我还想强调以下几点:
1.班主任要对家委会有正确的认识。家委会是家长代表组成的,但不等于能够代表全体家长,所以家委会提出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这是很正常的。班主任不要觉得提出异议的家长让自己心烦而对该家长产生看法,相反,如果发现这样的家长存在,那么就可以多和他沟通,请他帮忙想想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做法,会让这样的家长觉得得到了班主任的尊重,而不是感觉到自己被别人命令。班主任的真诚,会让这样的家长慢慢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
2.任何班规都必须和学校的校规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没有学校层面的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很容易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
3.任何规则的出台,都要有提前的一些层层铺垫,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慢慢达成了共识,然后再出台。不能没有任何铺垫就横空出世,语气强硬,盛气凌人,引起人们反感。语言、语气、语调要细细斟酌,太多的不允许和禁止反而容易引起叛逆心理。
4.家长的不配合,有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的,很有可能是积累了一段时间以来的负面情绪,对学校或者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不满意造成不愿意配合,班主任要细细思考一下,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5.规则执行的时候,要正面多引导,而不是觉得规定好了,等学生违规时就开始处分。要通过各种提醒让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