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芦苇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原位法展现更佳效果

芦苇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原位法展现更佳效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较于起墩法,原位法对芦苇的多度、盖度和株高更有利,这可能是由于起墩法的芦苇属于移栽,种群密度较大,对芦苇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持续稳定的淹水条件更有益于芦苇的生长。

芦苇生态修复实践中的原位法展现更佳效果

2018—2020 年,树木园北湖原位芦苇与起墩法移栽到南湖的芦苇各生长指标年内对比发现,芦苇的多度、盖度、株高基本表现为树木园北湖原位芦苇(CK)显著大于树木园南湖起墩法的(S1、S2、S3)(P<0.05),株径、节间数、展叶数基本表现为2 种栽种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起墩法和原位法2 种栽种方式对芦苇的株径、节间数、展叶数没有影响。相较于起墩法,原位法对芦苇的多度、盖度和株高更有利,这可能是由于起墩法的芦苇属于移栽,种群密度较大,对芦苇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年际对比发现,起墩法栽种的芦苇在2019年长势较2018年和2020年好,这可能是因为2019年雨水较为充沛,样地其他植物长期被水淹没,使得芦苇的竞争压力减小,研究表明,持续稳定的淹水环境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赵永全等,2015);原位芦苇年际变化不大,可能是由于样地水源补给稳定,形成了较稳定的芦苇小生境。

芦苇的多度在起墩法种植的芦苇和原位芦苇中差异显著,这是因为芦苇的盖度、株高、株径、节间数和展叶数作为芦苇的基本生态指标可塑性较小,而芦苇种群多度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赵永全等,2014)。土壤因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对芦苇的多度、株高、株径等存在显著影响(夏贵菊等,2014),因此2 种不同栽种方式的样地土壤因子,也是导致芦苇生长指标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生物量对2 种栽种方式没有明显响应,可能是北湖和南湖样地生境差异不大,芦苇对吸收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且芦苇生物量一般与叶片数成正比,因此与叶片数一样,在不同栽种方式下无显著差异。此外,起墩法和原位法对芦苇样地的控水条件也存在差异,水位的高度和干湿状况亦不相同,水分管理对芦苇生长有明显影响(赵永全等,2015;乔斌等,2017),芦苇对地下水位也存在明显响应(戚志伟等,2016)。(www.xing528.com)

在起墩法移栽和原位种苗田之间,芦苇的多度、盖度和株高差异显著,株径、节间数、展叶数和生物量虽然无明显差异,但原位芦苇的多度、盖度和株高更优。持续稳定的淹水条件更有益于芦苇的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