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芦苇建植实践:不同栽种方式下的生长特征

芦苇建植实践:不同栽种方式下的生长特征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2-3表明,芦苇生长指标在不同栽种方式下的显著差异性表现为,斜茎法的成活株数和盖度数值较小,株径数值较大;起墩法的节间数较高;压条法的株高数值较大。

芦苇建植实践:不同栽种方式下的生长特征

2.3.1 生长指标

芦苇的生长指标是其生长状态的外在表征。表3-2-3表明,芦苇生长指标在不同栽种方式下的显著差异性表现为(P<0.05),斜茎法的成活株数和盖度数值较小,株径数值较大;起墩法的节间数较高;压条法的株高数值较大。

表3-2-3 芦苇在3 种栽种方式下的生长指标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斜茎法的成活株数和盖度数值较小,这一方面是因为在引种过程中,产生了生态适应,导致芦苇的成活率较小,盖度较小;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斜茎法栽种的芦苇其根部只有部分留在土壤中,在芦苇萌芽初期未能及时足够地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影响了成活率,也影响了盖度。起墩法栽种芦苇是将其密集地以墩状形式栽种,此方法栽种的芦苇盖度值最终显著高于其他2 种栽种方式,这与赵永全等(2014)的芦苇密度与盖度成正相关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节间数也显著高于其他2 种栽种方式,说明栽种密度大可以促进芦苇节的发育。斜茎法栽种的芦苇株径相对较高,表现出了原母株的形状;压条法栽种的芦苇株高相对较高;起墩法栽种的芦苇没有表现出特有的形状。这样不仅说明基因对芦苇的表现型有影响,而且表明栽种方式对芦苇的表现型也存在影响。(www.xing528.com)

2.3.2 生物量

图3-2-2为一个生长季芦苇在不同栽种方式下生物量所占的百分比,其中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在不同栽种方式下均表现为起墩法>压条法>斜茎法。芦苇茎叶生物量比是斜茎法栽种的表现最高,原位法栽种的表现最低,起墩法栽种的表现居中。这表明斜茎法栽种的芦苇在生长过程的物质分配中,物质分配给茎的相对较多;而压条法栽种的则刚好相反,能量分配给叶片的相对较多;起墩法栽种的能量的茎叶分配相对均衡。

图3-2-2 不同栽种方式下芦苇的生物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