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野外实验布设与监测: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果

野外实验布设与监测: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次针对每1 个样地,以对角线方法均匀选择3 个小样方进行监测,小样方规格为1 m×1 m。

野外实验布设与监测:吴忠湿地芦苇建植实践成果

1.3.1 野外样地布设

树木南湖样地区通过挖低补高,形成6 块样地,东侧自南向北编号为S1、S2、S3,西侧自北向南编号为S4、S5、S6,样区面积5~8 亩。样区间掏深湖底达1 m,形成分隔沟,可防止不同栽培方式的芦苇串根。栽种前地形整理时按距水面20 cm(S1、S6)、50 cm(S2、S5)、80 cm(S3、S4)的高差整地,但由于土层疏松,芦苇种植后几个月水位提升,土层淹水下沉,这一高差大大缩小,生境梯度没有明显形成。采用斜茎法(S1、S2、S3)和起墩法(S4、S5、S6)进行栽植。5月份栽植时样地均未淹水,表土层含水量都比较小,其中S3、S4 很干,S2、S5 较干,S1、S6 较湿陷。

玉带湖样地区通过挖低补高,形成4 个面积分别为10 m×20 m 的岛状实验样地,样地之间形成一定水位梯度。2018年春进行4 个生境岛地形整理,岛面分别高出水面80 cm(D1)、60 cm(D2)、40 cm(D3)、20 cm(D4)。玉带湖的水源是黄河水侧向补给,故而会随黄河水位自然涨落。采用斜茎法栽植。种苗下位节位于地面2~3 cm,由于地形整理时进行了抽排水,种苗落种时D1、D2、D3 样地均为干土,D4 样地较为湿陷。

苦水河样地通过拉平和掏深,形成自东向西、每级高差30 cm 的3 个梯度级,自北向南进行白洋淀苇斜茎法(K1、K2、K3)、树木园北区苇起墩法(K4、K5、K6)、树木园北区根状压条法(K7、K8、K9)种植。3 个梯度、3 种种植方法交叉,形成9 个小样区,样片之间挖沟进行隔离。2018年5月下旬种植前进行人工排水,种苗落种时K1、K4、K7 样区土壤较为湿陷;K2、K5、K8 样区土壤为湿泥状;K3、K6、K9 样区淹水20~30 cm。

边滩样地未进行土地整治,南北展布近400 m、东西宽约200 m 的滩地上,自然状态东低西高,高差约1 m,形成自然连续过度的梯度。使用采自大坝电厂湖的铁杆芦苇3 种种苗,自东向西条带状种植,形成3 个种植条带,其中斜茎法条带宽约200 m(B1),起墩法条带(B2)和压条法带(B3)各约100 m宽。为防降低水位并防止人为活动影响,2019年种植前,在边滩样地东侧临景观步道处掏滩,形成宽约5 m 的水道。芦苇种植前对水道进行抽排水,种苗落种时近水道区域为泥滩;西侧高滩表层为干沙土,15 cm 以下为湿沙;两者之间的区域则为程度不同的湿沙。(www.xing528.com)

1.3.2 野外样地监测

对于每个野外实验保存下来的样地,2018—2019年2 个年度,4~10月,每隔1 个月进行1 次调查采样。每次针对每1 个样地,以对角线方法均匀选择3 个小样方进行监测,小样方规格为1 m×1 m。

野外芦苇样地监测的植物生长指标有物候期、多度(密度)、盖度、高度、展叶数、节间数、株径、生活相等;主要生境指标有水深、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盐度、总溶解固体等,并采用标准株法定量采集芦苇和其他植物的地上茎叶,取回实验室测定叶面积、生物量(干鲜重)及平均株径、含水量等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