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芦苇建植实践中的防虫方法能有效提升产量

芦苇建植实践中的防虫方法能有效提升产量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苇田免遭虫害,就可增产15%~30%。常受昆虫危害的苇田应在发蛾盛期进行喷撒。喷撒时应从苇田四周往中心次第进行,以避免害虫迁移造成降低药除效果。

芦苇建植实践中的防虫方法能有效提升产量

芦苇所处的生境较为特殊,大都种植在空旷的地域,水源充足,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光照强,物种单一,害虫的天敌少等诸多因素都是病虫害感染的有利条件。所以一旦防治不及时,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芦苇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不断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做到施肥多样化,并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培育壮苗,提高芦苇的抗病虫害能力。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治理,以防蔓延。

3.4.1 芦苇病害

芦苇植被易发生的代表性病害有黑粉病、黑锈病、条纹病、斑点病等(边应权,1986)。

黑粉病致病的厚垣孢子一般在叶组织内生成,成熟后穿过叶表皮露在外边。得病芦苇春季发出的芽就会出现异常,茎秆变细,根状茎伸展不整齐,节间也变短,从染病根茎上长出的芦苇植株都会传染,逐渐使地上茎秆成丛死亡。

黑锈病致病的夏孢子在叶面上以黄色粉末出现,冬孢子在叶面上密集呈黑锈斑,在叶鞘上成堆出现并把苇秆染成黑色,使茎秆基部第四至第六节部出现凸起的裂痕。

条纹病主要发生在芦苇生长季后期。染病的苇叶像开水烫过一样呈黄白色,然后扩展到叶鞘上,进而在叶的中央或边缘形成条纹状的伤痕,使新萌发的幼茎组织嫩弱,生长慢致枯死。

斑点病发病芦苇的初期是在叶上出现褐色小点,之后逐渐扩大,沿着叶脉出现很多无规则的黑褐色斑点,进而病斑扩大,中央为灰白色,其周围变成黑褐色的轮纹状,发病芦苇叶片很快失去同化功能,严重时干枯脱落。斑点病从5月起在整个生长季都可能发生,破坏性很大。

3.4.2 芦苇虫害

芦苇害虫有许多种,早春危害幼芽的、生育中期钻进茎秆内危害生长锥的以及危害苇叶的都有。如果苇田免遭虫害,就可增产15%~30%。芦苇害虫主要有大型虫、苇蝇、蚜虫等。

大型虫是指各种鳞翅目昆虫,如芦苇夜蛾等。其母蛾将虫卵产在芦苇根状茎、叶鞘等部位越冬,虫卵在来年4~5月化蛹,7月成虫大量出现,然后进入产卵期开始新一轮回,一般每个成虫产10~20 个包块,每个包块有卵10~13 个。(www.xing528.com)

苇蝇幼虫长9~12 mm,乳白色,一般春季4~5月就在芦苇茎秆内形成,5月下旬开始化蛹,危害芦苇生长,使芦苇不能生长乃至逐渐死亡。成虫在7月大量出现,白天在芦苇丛的阴凉处栖息,晚间出来活动。雌虫侵入芦苇植物体后产卵,开始又一轮回。

3.4.3 芦苇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在防治芦苇病虫害时,应当把物理措施与化学措施结合起来使用,以建立早春苇田整理、烧塘,苇田灌水,适期收割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苇田整理和烧塘是最主要的物理措施,各种病虫害的孢子和卵、幼蛹等大都在苇田内的枯茎、落叶和杂草上越冬。所以,早春把散落在苇田中的杂物烧掉,可以消灭很多病原生物和害虫。

适期收割也有很好的防病虫害作用,害虫和病原菌主要在芦苇茎秆基部的叶鞘和苇茬上寄生,因此,近地收割和及时清除割下的芦苇,防虫效果显著。

灌水管理也有很好的防病害效果。虫害严重的苇田,在烧塘结束后及时灌进5~10 cm 深的水层,可以把越冬的虫卵消灭掉。大型虫和小型虫的幼虫主要在芦苇茎秆近地面5~10 cm 高的区域化蛹,灌进相应深度的水可以大大减少其羽化量。

诱蛾灯也是很好的杀虫装置,可以捕杀大量具有趋光性的苇田害虫,尤其在发蛾盛期的7~8月。诱蛾灯的安装高度要稍高于芦苇,要保证一定的密度以达到大量捕杀的作用。为提高害虫致死率,诱蛾灯下可布设盛水或盛油的大盆,以俘获电伤的成虫。

施用农药属于化学防治法,应根据苇田发生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正确选择和施用农药。在夜蛾危害较重的地带和靠近农田的苇塘周围,应在孵化前进行农药喷撒。常受昆虫危害的苇田应在发蛾盛期进行喷撒。喷撒时应从苇田四周往中心次第进行,以避免害虫迁移造成降低药除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