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在银川平原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湿地植物。据《宁夏植物志》(马德滋等,1986)记载,宁夏湿地芦苇目前只确定有1 个种,但不排除该种有很多种以下单位,较为常见是“紫花”和“白花”2 个种以下单位,其中“紫花”芦苇高达215~280 cm,节顶端与上一节相接处呈紫色,基茎在5.0~6.5 cm,节长16~19 cm;叶鞘圆筒形,叶基部内侧被白色长柔毛,叶片披针状线形,叶长33~39 cm,扁平;叶舌极短,有柔毛。圆锥花序卵状长圆形,近直立,分枝粗糙;颖片顶端呈紫色,花序长27~38 cm。“白花”芦苇高可达250~350 cm,基茎4.5~8.0 cm,节长19~25 cm;叶鞘圆筒形,叶基部内侧被白色短毛,叶片扁平,较厚,略接近披针形,长33~46 cm;叶舌平截,有毛;圆锥花序,长可达30~38 cm。此外,在湖沼沟渠和道路两旁常见高度不足1 m 的小芦苇,也被广泛认为是芦苇的变种,其主要特征为植株矮小、种群密度较大、植株细弱、叶片窄,生产力相对较低。
据调查,银川平原湿地芦苇群落主要分布在淹水较浅的沟渠、积水洼地以及湖泊等环境中,水域边坡上也普遍分布,水深梯度主要是在-65~120 cm范围内。芦苇湿地是宁夏最为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约80%的沼泽湿地为芦苇湿地。芦苇群落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可达12.3 kg/m·a,发挥着栖息地的作用,并且通过完善的食物链保证湿地的鱼类、甲壳类和鸟类生息,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与此同时,芦苇群落还具有强大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蓄水防旱、防风固沙、净化水质、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芦苇群落广泛分布于湖沼、沟渠、季节性积沙坑塘、荒滩地乃至沙丘等多种地形,因此在本区域也有“第二森林”之称,具有饲料、建材、薪柴、造纸原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材料、美化环境等多种用途,经济价值非常显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