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地球湿地资源大解析

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地球湿地资源大解析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2009年2月25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6处。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地球湿地资源大解析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2009年2月25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6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6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基本分五大类:

(1)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2)河口(www.xing528.com)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1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3)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河谷洪泛平原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4)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平方千米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平方千米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平方千米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5)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国际湿地公约》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