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的传统武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作为现代体育运动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体现的是西方文化。传统武术虽然有向竞技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竞技性,但是,奥林匹克运动和传统武术却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是各具特色。为了两者的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对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进行审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武术在世界体育中最终地位的确立,以及巩固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蕴含的文化特征方面
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并且其长期浸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因而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其核心为伦理与宗教。儒家思想的人文主义特征将道德修养以及实践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对人的主体意识高度赞扬,与此同时,也使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与探索受到了阻碍。
第二,其具有的崇尚传统的思想,在客观上将古文化保留了下来,这对继承与发扬传统有利,但也将人们的创造性给扼杀了,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几千年来,这种文化一直是我国维系社会与家庭的纽带,并且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因此,显露出相当强大的惯性与社会裹挟力。
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将母体文化的精华(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独到见解)继承了下来,从而显现了极其强的民族特征,但是,其内部潜在的消极因素,也会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产生影响,进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欧洲大陆先后经历了三大思想改革,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从而孕育出了“理性”与“科学”的思想,将这两种思想作为特征的现代化涉及了当时欧洲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于19世纪的奥运会也一定受到了这两大思想的影响。
以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这种二元文化提倡追求现世幸福,从而形成了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与此同时,也给人的精神超越提供了天地,从而使精神的沉沦得以避免。
从个体本位的价值文化分析,理性主义崇尚个性,其为个体理性。此种个体本位价值在经济领域中体现为私有制,在法律中就是平等,在人生观中就是自由,在意识形态中就是人道主义,在思想中就是进取,在政治中就是民主。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冲突、紧张;另一方面,也保持了个体的创造性、独立性,并且提供了基本动力给社会的发展。从科学的理性倾向分析,其将知识与科学作为中心,并且重视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物质利益的取得,此种科学理性将人们从伦理中解放出来,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进而为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并为现代社会创造了物质基础。奥林匹克运动是在这种思想中孕育出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2.根基与发展方面
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之下,传统武术开始向竞技武术发展,但是,即使是竞技武术,其根还是深扎于中国传统武术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以及西方竞技文化的影响,并且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开始对传统武术的改造。但是,作为有几千年发展史的传统武术,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很难用某一种标准来进行评价与选择。
除此之外,武术击技动作的技术构成、本质、风格的灵感来源,为传统武术中不同风格的拳种。与此同时,传统武术也有专属于自己的礼仪标准,而所选的器械,以及器械方法、功力评判意识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特点,而这些方法、意识和国际化的奥林匹克标准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科学技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3.技术演变与更新方面
传统武术套路动作,是由一些趣味性、表现性、击技性动作,按照一定的艺术方法与格律所组成的程式化练习。而现代竞技武术为了使公正性、竞争性、观赏性增强,在规则的指导下,增加了动作的难度、艺术性编排方式,并且将对体能和身体机能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在本质上,其和传统武术是相同的。
古代军事实战搏击术、武戏,是这些套路动作的主要来源,到了现代,还融入了具有更高艺术表现性的体操类等项目。实际上,现在的各种国内外竞技武术套路、武术教材套路,都是在此种模式下创造出来的。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局部,这与中国文化结构以整体性见长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离析化、逻辑化、客体化思维模式的建立及发展,西方对体育动作技术的研究上升到了比较高的层次。西方在研究体育运动时多采用的是科学方法。
4.评价与衡量标准方面
传统武术多数是以感性评价为主,并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而且不受器械、时间、场地等条件的约束,在功法中也有很多无法准确测量的动作,评价方式非常的模式。还有就是,很多传统武术流传的环境多数是民间,涉及的行业主要是民间的卖艺、职业教头、武棚等社会底层行业。由于受到自身素质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将武术看作是绝技,并不传给他人,而多是采用宗传、家传或者族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因此,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门派之分。
在上述基础上,中国传统武术形成了“宗亲评价”的评价方式。由于传统武术的比赛都是在同门之间进行,而在不同帮派之间也很讲究“点到为止”,因此,比赛并不具备较高的质量,而且他们的评价多数都是以权威来压人,这就是“宗亲评价”表现。
在传统武术中,“武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对“武德”的考察在评价过程中非常受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武德胜过武技”。在传统武术中有“止戈为武”“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用语,这些说明在传统武术中,“武德”是衡量一个习武者的重要标准。
“比赛评价”是奥林匹克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其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评分规则也非常详细、明确,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制。讲求的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赛,其体现的是一种广泛的“公平”和“公正”,并且其终极目标是“合乎规则、对抗优胜”,理性的评价与分析是其所推崇的。因此,其更多的是对动作表现的“力和美”进行直接考评,对于具体的动作并无任何特殊含义的要求。
5.武术套路方面
(1)武术套路竞艺性与奥林匹克竞技性
由于地理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古代中国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而对儒家仁礼观念也极为推崇,人们的竞争天性受到了“存天理、灭人欲”这种观念的束缚。除此之外练武者由于在潜意识中受到了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受到传统哲学的约束、规范,这些都使传统武术固有的外向竞争精神转变为内向,进而表现出各种竞艺性的特性,这些都和西方奥林匹克中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希腊人由于有着和东方不同的特殊历史背景与生态环境,导致他们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希腊并不适合农耕,但适用于航海,由此,培养了他们敢于冒险的性格,并且直接强化了古希腊人“在生活中的一切领域追求最高成绩”的竞争精神。作为古希腊文化产物的奥林匹克,其相当重视竞争精神。
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绝不可以说无相似点,实际上,竞艺性也是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多年发展,奥运会中的项目在不断地充实,从而体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世界性。在现代奥运会中也有一些所谓竞艺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武术套路与这些项目相类似,在竞艺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竞技,而这些项目竞争焦点与共同难点就是,艺术与体能的完美结合。这种双重的竞赛较量形式,使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变得更加充实。因此,传统武术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才可以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融合。
(2)武术套路的教育价值与奥林匹克精神
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都应该具备文化和教育的价值。两者分别起源于东方和西方,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导致两者在具体的精神内涵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是,两者在文化与教育价值中表现出某种相似性。
(二)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www.xing528.com)
1.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
从文化学理论与文化交流史分析,两种文化体系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是实现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前提。
(1)异质性
异质性指的是,文化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只有两个文化体系之间有差异存在,才有可能进行文化交流,人们才能够从对方的文化获得自己所没有的文化。文化上的有无主要表现如下:
①文化要素的有无
一个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或者文化现象,是另一个文化体系所没有的。比如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就是中华文明需要借鉴与学习的一种异质文化。
②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比如,中国古代的“捶丸”和高尔夫球,中国古代的“蹴鞠”和英式足球等。世界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因为各种文化体系之间各种各样的不同与差异存在,所以才会有在文化之间进行融合、交流与学习的必要。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质点,有诸多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西方竞技强调的是,将人的本质与力量展示出现,并且要维护与尊重人的尊严,高扬人的主体精神。
第二,“更快、更高、更强”的超越精神。此种文化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中庯之道、和谐精神是有差异存在的,可用中国文化克服奥运中过分追求超越而脱离和谐的片面性。
第三,将奥林匹克主义中乐观积极的生活哲学吸收,人们通过参与、自我锻炼可拥有乐观的精神、健康的体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与热爱,是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生活哲学。
(2)同质性
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对话得以实现,需要相互之间具有交流、融合与对话的基础,而同质性就是这些得以实现的基础。实际上,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间,不管其异质性怎样明显,文化差异多么大,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共同性,导致在两种文化之间总能找到一些共同点。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同质方面,有诸多表现:
第一,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精神,而中国文化同样强调人是“宇宙的精神”。
第二,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和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共同点。
第三,奧林匹克文化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向世界来展示“运动之美”与“自然之美”,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点,可用“真善美”这三个字概括出来。两者同样激励着人们为将美好理想实现,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人生审美追求。
2.传统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
历史悠久的中国创造了非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这些文化遗产与世界上的万物万事一样,同样具有两面性。哲学家庞朴先生认为:“以发展的眼光看,现代和传统一定是对立的,传统是今天的古代化,也是过去的现代化,因此,传统是一种保守、惰性的力量,同时也是现代化的阻力。但发展有决裂的同时,还有延续。”由此可见,现代化和传统又具有同一性。传统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即现代化的高速和速度,都依赖于传统的成就。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一方面,是历史赐予人们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是历史留下的包袱,因为对于过分强调“今天的古代化”的传统武术,很有可能使人们形成一种太过保守的心态与思想方法,从而对武术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在面对西方近代的文化思潮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旧面临同样的艰难抉择。
传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可塑东西,在社会发生演变的同时,其内涵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就像传统武术一样,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停地发展与变化着的。时至今日,传统武术已经和任何时期的武术都不同。传统武术的时代性是在各个时期发展中打上的时代烙印,而其民族性则是整个传统文化在其技术外显性的体现。基于此,需要将观念转变过来,正确地认识到传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并且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传统武术不断向前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3.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
运动和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两大主题。国际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一步就是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开创,在国际竞争中,奥运会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即为人类不断跨越制度、文化与空间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沟通,以求共识的过程。而奥运会全球化是在人类世界全球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
传统武术文化成为全球性文化内容之一的重要原因是,其本身所具有的通用性和广泛影响,以及能够为不同肤色的人提供服务。只有不断交流、充分融合的武术运动文化,才能够为特定地域的体育文化提供活力和动力,才能够使特定地域的武术运动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传统武术又是在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一项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只有与具有广泛参与性的传统武术相融合,才更具有世界性与代表性,才更能够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宗旨充分地表现出来。奥运会的广泛影响与崇高追求,体现了各个国家传统文化和世界大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使竞技体育更具精神价值,并且还将传统武术的保健思想、武术运动、男女平等、养生的普遍性、群众性带入了奥运会,使其成为典型的、平等的、综合的社会运动,以及全球运动。
(三)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的共同发展
对于人的发展来讲,中华传统武术起着使人“和谐发展”的作用。传统武术对人的教育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培养人中庸含蓄、谦虚礼让的道德观念,使人们在灵魂、身体、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第二,能够让参与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同样是奥林匹克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积极地向大众进行体育渗透,并且和大众结合,是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鼓励所有人,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竞赛和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也已经确定,就是将竞技武术推广至奥运会,与此同时,将传统武术推广至全世界,使其成为大众体育的一部分。
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之下,中西方体育才能够将中华传统体育中重心、重德、重协调合作、重修身,和西方体育传统重外、重系统性、重竞争性、重科学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